国歌的诞生传唱与这位扬州人有关 其子揭秘背后创作故事

2019年09月18日 10:05:09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你知道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竟与一位扬州人有关。昨天,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画家、文学艺术大师许幸之的儿子许国庆,谈起了他所知道的电影《风云儿女》及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电影海报

  夏衍约请拍摄《风云儿女》

  在上世纪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逐渐取代“默片”(即无声电影),当时的上海就有几十家影剧院。1933年3月,中共地下组织成立了以夏衍为首的“电影小组”,利用这一新型文化阵地,来宣传进步文化和党的主张。

  面对统治当局的无情打压,进步电影人士暂时收缩了战线,隐蔽了起来,改变策略,坚持斗争。1934年初秋,上海电影界的左翼人士,在电通影片公司老板马德建家秘密聚会,商议面对民族危亡的局面,应拍摄一部反映抗日救亡题材的故事片,要通过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将党的抗日主张传达给人民。不久,担当撰写任务的著名剧作家田汉,就写出了一万多字的《风云儿女》的文学原著,并且由夏衍亲自把它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许国庆告诉记者,1934年末、1935年初,许幸之和吴印咸在上海联合举办了绘画摄影作品展。地下党文艺方面的领导人夏衍看过展览后约见许幸之,希望他和吴印咸一起由天一影片公司转移到受地下党影响的电通影片公司,分别担任导演和摄影,接受《风云儿女》的拍摄任务。许幸之并不是共产党员,原本是留日归国的左翼画家。在此之前,除了零星的舞台导演经验外,未曾导演过一部电影。但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使他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1935年5月24日,上海金城大戏院(即现在的黄浦剧场)举行了《风云儿女》的首映,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与广大观众见了面。

  回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过程

  父亲许幸之曾多次向许国庆谈起过《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过程。许幸之曾回忆说,当他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时,手头拿到的电影文学剧本中有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插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歌词部分都是空白的。但不久,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由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一段歌词,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聂耳曾告诉许幸之:“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阁楼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房东老太婆这下可不答应了,以为我发了疯,跑到楼上来大骂了我一顿。末了,我只有向她道歉了事。”

  在通宵拍片后的一天清晨,睡梦中,许幸之听到重重的叩门声。打开宿舍门一看,原来是聂耳。他一跨进门就举起乐谱,兴高采烈地说:“好啦!老兄!《义勇军进行曲》谱好了!”

  聂耳便一手拿乐谱,一手在书桌上打着沉重的拍子,连续唱了好几遍。曲调激昂、轻快,仿佛催人跨着矫健的步伐前进似的。

  听完歌曲,许幸之激动地说,“整个曲子谱得很好,激昂、轻快,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起句显得低沉了一些,而最后一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还不够坚强有力。是否应当减少一些装饰音,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煞尾?”

  聂耳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便拿起桌上的铅笔,修改起来。起句比原来激昂得多了。末尾原句是:“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改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由于增加了叠句,最后三个“前进”以铿锵有力的休止符来煞尾,把坚决、勇敢、跨着轻快步伐挺身前进的情绪,表现得更加明快、强烈。这就是日后家喻户晓的《义勇军进行曲》。

  许幸之

  史可法精神激发他投身抗日

  许国庆告诉记者,父亲的老家在扬州皮市街西侧的大板井,父亲曾作长诗《大板井》讴歌故乡,三进四厢、青砖素瓦的故居是父亲生平念念不忘的地方。“父亲小时候生活在扬州,因为崇拜史可法的民族气节,他经常来到梅花岭,由此产生了英雄情结,也对他的爱国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后来投入到抗战之中。”

  现在,许幸之1935年导演的《风云儿女》原片已捐献给扬州市档案馆。

  据介绍,许幸之曾于1959年特意来扬州写生,创作了油画《妇女生产组》《静静的河湾——扬州古运河风景》《扬州之春》《开辟大运河》等,用笔墨抒发了对扬州的深厚感情。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