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落地见效

2019年09月11日 12:13:18 |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数字化联合审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得国务院表扬表彰;水利管护制度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案例”;网格化社会治理等16项特色做法入选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近年来,淮安市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出发,坚持分类施策,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落地见效,全力助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根本,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聚力疏通“堵点”、消除“痛点”,全面启动市县镇村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建成全市统一标准的行政审批综合受理平台,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基础数据库,实现市直8个部门14个自建系统的数据双向对接,办理企业营业执照、不动产登记证书等近70类证照无需重复提交材料。深入推进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实施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有效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淮安连续7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以加速融合发展为方向,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农业农村改革走在前列,新培育省级示范社51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省重点改革任务专项督察中得分全省第一,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全省领先。户籍制度配套改革陆续实施,农业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五大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顺利实施,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三批12个试点均完成复垦任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开展,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通过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验收,成为苏北唯一国家生态市、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积极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以促进公平正义为追求,扎实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员额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共有入额法官418名、检察官208名,基层一线办案力量不断增强。现代警务改革不断深化,实战能力全面升级。网格化社会治理全省领先,“雪亮工程”质态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并运行“四频一网”平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成为全国典型,群众安全感全省唯一实现3年稳定增长,连续2年获评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成效,医疗改革深入推进,加入12个跨省医联体和10个专科联盟,建成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4大医疗集团,在全省率先成立医疗机构药械采购联盟;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创成省现代化专业群和实训基地12个,督促190家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达标,教育现代化监测、省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得分苏北第一。

  以提升民主法治化水平为目标,有序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创新代表管理机制,《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履职工单》、千名代表评庭审和千名代表助执行“双千”活动获全国推广。拓宽代表履职平台,出台《关于完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高度评价淮安人大工作。“委员之家”建设打开新局面,出台《关于开展“委员走镇进村,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实施意见》,推进“委员之家”向基层延伸。推进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应诉规范化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力度,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规范有效运行。

  以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为导向,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先行区建设,全力打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品牌。院团改革实质性破题,研究出台《市直文化单位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动戏曲振兴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给予文艺团体充分自主权和政策空间,得到国家文旅部、省委宣传部领导高度肯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标推进,建成大运河淮安段重要遗产点段监测平台和遗产档案数据库,成功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

  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探索开展领导干部政治考核正反向测评,有效破解干部考察考核中政治标准过于笼统、不易把握等问题。开展班子运行质态分析研判,为市级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实施办法,为敢于担当负责者撑腰鼓劲。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行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部门分设,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高效化。着力打造淮安特色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升级构建“6+2”评价指标体系,全省首家召开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引领推动作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