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人物】为战机护航30年!他用实力诠释军人“最美模样”

2019年09月04日 20:48:4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部队里有那么一群老兵,有人叫他们老班长,有人叫他们“兵王”,他们就是一级军士长——解放军士官中的最高级别。他们是部队各个领域的翘楚,掌握一门或多门精妙的技术。芮银超就是其中一位。

芮银超,现任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连特设技师,一级军士长。 

  自19岁入伍,芮银超已在机务兵岗位上工作了30个年头。虽然在翱翔天际的战鹰里看不到他的身影,他却凭着一身本事成了飞行员心中的“定海神针”。日前,芮银超获评“最美江苏兵”荣誉称号 。

  从初中生逆袭为直升机排障专家

  芮银超是江苏连云港灌南县人。16岁那年,芮银超第一次报名参军,膀子上被稻草划破的伤口被误诊为皮肤病,当兵没能成功。第二年,又因为其它客观原因,芮银超再次与军营失之交臂。直到第三次,他才圆了自己的军营梦。

  入伍后,芮银超被分到陆航部队,成为了一名机务兵。“一年站,两年看,三年围着转,四年磕磕绊,五年才玩得转”。这句机务岗位上的顺口溜,形象地阐释了机务专业学习的不易。对于仅有初中文化的芮银超来说,学习上所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回想起那段恶补专业知识的时间,芮银超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拼命”。他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起床背定义、原理和参数,中午利用在内场的时间熟悉飞机、记电路,晚上利用记忆默画飞机所有电路图。

  1999年是芮银超入伍的第十年,一次维修经历让当时在场战友们都竖起了大拇指。那时,刚刚接装的新型直升机在接通自动驾驶时会抖动,许多维修技师经过各种排查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年轻的芮银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尾管连接处某个原件存在问题。为了尽快排除故障,他在尾梁舱狭小的空间内连续工作了近一个小时。高温、缺氧让他渐渐感觉头晕、手脚发麻。故障排除后,芮银超已经没有力气再退回货舱,最后他被战友们用绳子强行拖了出来。

  凭着这股不要命的劲儿,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小伙子成为同年兵中第一个荣升特设师、第一个跟机保障的人。

  “米”系列运输直升机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运输直升机型,2000年我军从俄罗斯购入多架,但其中有4架刚使用没多久就出现了自动驾驶仪故障。因为还在服务期内,我方人员一律不能拆动,只好找俄方专家来看。可是过了2个星期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芮银超很确定地说更换液压舵机。后来这个问题被迎刃而解,为国家节约了近百万费用。

  连夜排障赶上芦山地震 令他至今难忘

  “故障不过夜”是机务兵的一条“铁律”,芮银超整整坚守了30年,并且要求每一位战友都严格执行。

  2013年4月19号的那个夜晚,让芮银超至今难忘。飞行训练结束已是晚上九点多,机组人员反映一架飞机有点小毛病,战友们打算第二天再去查找原因,被芮银超一口拒绝。“必须随时随地保证我们的飞机状态良好。我们是飞行部队,飞机就是我们的武器。手里没有武器,怎么去打仗?”

  就这样,芮银超带着战友挑灯夜战,将故障排除完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第二天早晨八点钟,牵动全国百姓心弦的4·20芦山特大地震就发生了。

  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当天上午九点,陆航旅的第一批侦查直升机已经飞往灾区。而领航的正是芮银超彻夜维修出来的那架直升机。在这一次救援中,芮银超直接住在了飞机上,白天与战友一起运送物资和伤员,到了夜里飞行员休息时,他就开始对直升机进行检查。截止到救援结束,芮银超所在部队共计出动直升机37架,共计飞行196架次,转移群众百余名,抢运救灾物资63.3吨。

  部队曾为他两度修改特设专业高级士官编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芮银超入伍15年已是四级士官,根据部队规定第16年必须得退伍。 2003年,在送走退伍的战友后,他将入伍以来37本、45万字的工作笔记进行了系统整理,历时3个月形成了《某型直升机疑难故障排除汇编》。

  陆航部首长看到这本《汇编》立即抽调芮银超进京,任他为主编负责完成编写《某型直升机故障分析手册》。这本手册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军陆航部队及地方直升机大队机务工作者的教材和工作手册。

  为了留住芮银超这个不可多得的士兵专家,总部两次开会专题研究,一改再改特设专业高级士官编制,特批了一个一级军士长名额专门给他。

  “部队因我改变特设专业编制,我就要为部队奉献全部青春。”芮银超感激地说。

  30年来,芮银超先后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等荣誉40余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2019年1月,芮银超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