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名家竺小招:妈妈是我的偶像,戏曲是我的胎教

2019年08月27日 10:50:54 | 来源:梨园漫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南京的老门东里,藏着这样一家博物馆——南京越剧博物馆,在这里,你会遇见一段段洒脱飘逸的越剧故事,你会寻找到岁月中的越剧艺术魅力,也能发现影响南京市越剧团六十年的发展起点——竺派艺术。

  当江苏文艺广播记者探访南京越剧博物馆时,正好遇见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派艺术”的继承人竺小招指导弟子裘赛琳,老师认真打磨着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一招一式都力求到位。因为这种传承的存在,这里不仅记载着越剧的历史,也是越剧薪火相传的阵地。

  点击收看竺小招专访

  “我的偶像是我妈”

  说起竺小招,则必须提到她的母亲竺水招。竺水招被誉为“越剧西施”,“竺派”创始人,上世纪40年代,“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因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参加越剧袁雪芬组织的《山河恋》轰动上海,从此十姐妹名扬全国,在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行当里自成一派,传承至今。

  竺水招 

  受母亲影响,竺小招走上了戏曲的道路。竺小招笑称,从“胎教”开始就接触戏曲了。她在采访时回忆,曾经在后台看母亲演出,“小时候和母亲接触的时间不多,她经常演出一直在外面,难得有机会到上海,我就喜欢到后台去看我母亲演出。戏曲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感觉到越剧怎么就那么美啊,不管是服饰、布景、音乐都很美,是一种美的享受。”

  1960年时戏校招生,母亲问竺小招愿不愿意学习戏曲,她回答愿意,于是就来到了南京。然而观看戏曲是美好的,学习戏曲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竺小招回忆,“1960年的南京好冷,冷得不得了,我们练功房条件很差,我手上生了冻疮了,练功的时候手上的肉都跑出来了,像个烂山芋一样的一条一条全是烂的。后来还是咬咬牙坚持了,因为我母亲告诉我,她当时的学戏比我们要苦的多了,所以我想想我们的条件还是可以的。”

  “生旦俱佳”是“竺派”艺术的一个特点,竺小招袭承了母亲的艺术特点,在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竺小招在舞台上、银幕上、荧屏上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莫愁女》中的徐澄公子,《柳毅传书》中的柳毅,《玉蜻蜓》中的徐元宰,《八女投江》中的指导员冷云,《秀才遇仙记》中的张鸿渐,《侯门之女》中的袁寿以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等等,无不展示了她卓越的越剧表演才华。

  在采访过程中,竺小招还亲身示范了小生花旦的切换方式,一人同时饰演贾宝玉、林黛玉,快来看看吧!

  戏曲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越剧名家,竺小招从不标榜明星身份,深入基层、融入民间,让艺术家,也让越剧艺术不是高高在上不可攀,她用自己的亲和力与艺术奉献,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越剧、学习越剧。

  在竺小招老师的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她为孩子们上课的动态。她致力于越剧艺术传播与传承工作,为孩子编纂了《越韵古诗》。为成年人开设了越剧艺术传承班,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并非只局限于竺派艺术,她倾心尽力的在为越剧艺术做桥梁。

  竺小招老师对记者说:“戏曲重要的是传承,不光是有专业团队带学生,同时也要搞好校园的传承。所以我把古诗词和越剧相结合,取了个名字叫《越韵古诗》。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必读的古诗词有85首,我们把这些全部谱成越剧,录制好后去校园推广。戏曲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们喜欢上戏曲真的不容易。现在孩子们读书那么辛苦,古诗词他们是必读的,所以把古诗词谱成越剧,这样子唱要让孩子们理解一下,什么是越剧,要让他们感觉到越剧很好听。”

  在2019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上,将以视频的形式展现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其中将能看到竺小招老师指导学生裘赛琳的场面!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