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剑”!《敦煌女儿》是这样炼成的!

2019年08月26日 17:32:02 | 来源:看见大市口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晚《敦煌女儿》演出结束之后,现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主演的茅善玉,更是收获了数不清的掌声。记者昨天也对茅善玉作了专访。这是茅善玉老师第二次来到镇江,而镇江悠闲的文化气息也深深地吸引了她。

敦煌2.jpg

  国家一级演员 茅善玉:昨天一天也在镇江看了一下,觉得镇江好好哦,地方不大,但是它很悠闲,有些地方很有味道,保持了那种古朴的风味,感觉上特别有文化气息。这次再来,觉得镇江有很大的变化,下回再来。

  茅善玉告诉记者,在镇江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里,能够给观众们带来这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文化、有温度的《敦煌女儿》,她感到十分荣幸。在剧中,她诠释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敦煌1.jpg

  国家一级演员 茅善玉:其实我很观察樊院长的一言一行,她的走路的样子,她的那种走路往前倾的那种老年的状态。我们塑造的这个人物是个活生生的人物,所以要去观察她,她的这个外形然后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把它结合起来。

1566802634979648.jpg

  舞台上展现的一切是看得见的努力,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努力,需要茅善玉和其他演员深入基层、体验生活。

敦煌女儿7.jpg

1566802635634600.jpg

  在此前的8年间,剧组主创6赴敦煌,第一次踏足大漠沙尘,茅善玉就崴了脚,但也正是这样的苦难,才让主创们更加了解了这些驻守在大西北的"莫高"人。

微信图片_20190826143538.jpg

  国家一级演员 茅善玉:

  敦煌是一个跟我们所了解的大城市完全不同的地方,它忽然沙尘暴,忽然沙尘暴又走了,而那种沙尘暴是非常凌厉的,让你的脸你的皮肤打的非常痛,由此我们也感受到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以及敦煌研究院的那些老师们,他们的不易和艰辛。

  一部好的作品,

  不仅离不开演员的辛勤演出,

  幕后的设计同样不可或缺。

  剧中创新了传统沪剧舞台的舞美灯光,利用光影效果打造出了敦煌的沙漠与荒丘。

  而音乐部分则采用现场交响乐的形式,既强调了沪剧的音乐特性,又增加了歌唱性,让旋律更为丰富。

敦煌3.jpg

  《敦煌女儿》乐团指挥洪立勇:

  这个音乐的容量特别大特别多,充分发挥沪剧戏剧音乐在交响乐方面的余地,扩宽了我们本来戏曲的领域。我们演出的时候从头到尾基本上音乐是不停的,来听我们这个戏,不会觉得这个交响乐加到里面是很突兀的,是衬托这个剧情衬托演员的表演。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