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柳方和他的儿女们——无锡一门三代接力追逐"中国梦"

2019年08月24日 14:42:29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月下旬的北京,暑热炙人,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北京裕龙大酒店会议室里,“天下无锡人”栏目组的采访正在进行中。同样是采访无锡乡贤,被采访对象同样是各自领域的翘楚,这一次的采访,却又是那么不同:从一个家族中中国经济学泰斗级的祖辈,到在大国重器上留下印迹的儿孙辈,采访从一对一的对话,扩展为一个名人家庭一门三代接力追逐“中国梦”的小型座谈。

  都说“江南秦氏无白丁”,这场小型座谈会,正是最好的诠释。不久前仙逝的中国茅台酒工艺标准制定者、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创始人秦含章,是这个家族中的一员;而本次的采访重点,则是秦含章的二哥——秦柳方的儿女们。

  秦柳方,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1906年1月7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私塾教师家庭,毕业于江苏省立民众教育学院。他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2月2日去世,享年102岁。他与弟弟秦含章,各自在经济领域、中国酒界成为泰斗级人物。而秦柳方的子女们,则用自己的方式,从父辈手中接过建设新中国的旗帜,一门三代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儿女眼中的秦柳方:出席开国大典的经济学泰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成立。

  此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在开国大典的现场,有一位无锡人与开国元勋们一起,共同见证这一载入史册的光辉时刻:他就是经济学泰斗秦柳方!

  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的无锡人杰辈出,秦柳方便是其中一位,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的造诣,使其与他的老乡孙冶方、薛暮桥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三座高峰。

  很多时候,大家对名人的认知,更多是从书本、音像上获得。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尝试换个角度,从秦柳方儿女的视角,来了解这位无锡走出去的人杰。

  秦大地

  秦林林

  秦安

  秦安,是秦柳方的小女儿。说起父亲,她的爱是糅杂了亲情与崇敬之情的。接到采访之约时,她汇总了哥哥姐姐的意见,认真仔细地梳理了父亲的学术成就。

  因为秦柳方属于经济学泰斗级人物,关于他学术成就的资料不胜枚举。但秦安却将其研究工作归纳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研究农村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研究国内经济;改革开放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内容涉及农村经济、工业建设、财政、金融、商业、物价、货币以及国际金融等众多领域。

  体察民众之苦,做“接地气”的学问,这是秦柳方的治学之道。秦安告诉记者,父亲从参加农村经济调研开始,撰写的调查报告深刻揭示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本质。因为深知民众疾苦,秦柳方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加入革命的洪流之中。他1935年参加救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曾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兼特种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国民主革命同盟上海地委、国内工作委员。抗战胜利后,成立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秦柳方担任该会理事,对加快上海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1949年9月下旬,秦柳方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也因此,他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入经济建设,秦柳方的工作重点也从研究农村经济转为研究中国经济。由他担任经理的中国花纱布公司华东区公司经营良好,对恢复生产、稳定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理论工作中,他提出社会主义工业生产必须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参与物价调查,开展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在改革开放时期,秦柳方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世界经济上,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针对性很强。

  从对秦家儿女的采访中得知,秦柳方心中,认为家里最珍贵的就是他的手稿及书籍,这些由他在战争与动荡年代细心保存下来的全部文章手稿及刊发文章,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倾注了他对革命的热忱、记录了他为国家所作的贡献。2000年,他将自己新中国成立前后公开发表的673篇文章(包括部分手稿),以及1400多本藏书、1100份资料,亲自装入35个纸箱,全部捐赠给无锡市革命陈列馆(现无锡博物院)。

  良好家风受益一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我们与秦家儿女约定的采访地点距他们的住地较远,秦柳方儿女年事已高,但年纪最大的大姐秦大地,却换乘两次公交来到采访地点;为节省费用,小妹秦安与二姐秦林林拼车而来。她们的行为,衬得胸前那枚鲜红的党徽益加光亮,也显现出良好家风的熏陶。

  新中国成立后,身居高位的秦柳方将子女送进了普通小学而非干部子弟小学。“靠自己”成为秦家儿女立身存世的信条。秦柳方的儿女们,求学与入职有一个共同特点:国之所需,即我之所学所为。他们都奋战在机械、地质、尖端科研一线,并取得了骄人业绩。

  1949年6月,为夺取全中国的胜利,也为服务南方新解放区,华东局按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上海组建了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招收上海大中专院校的知识青年参加。秦柳方的长子秦炎正在上海麦伦中学就读,年仅十五岁,他积极报名成为其中一员。他舍弃上海繁华的大都市生活,随军南下,来到了当时山多、土匪多、蚊子毒蛇多的福建,“南下干部团”也因此成为秦炎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经历。

  秦大地1960年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来到我国南方边远山区的保密单位为研制原子弹、氢弹寻找核燃料。她经常在烈日炎炎下或雷电风暴中披荆斩棘、翻山越岭,有时还会进入毒蛇猛兽出没的地带。核燃料矿石的辐射阻挡不住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副“铁肩膀”,成为“飞毛腿”。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将一个航空测量异常点发展成超大型铀矿床。

  “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后,我们还在山里,通过报纸广播得知了这一消息,这颗原子弹上用的核燃料,就是我们探矿找到的,当时那个高兴与自豪啊!”也就是在那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82年她调到河北廊坊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从事油气藏勘查研究工作,和同事们一起为多个油田找到了石油天然气藏。

  秦柳方次子秦逸生,1957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后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火箭发动机专业。在大学三年级时,因成绩优异,1960年至1961年被借调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参加“红旗一号”地空导弹首批试制工作。1962年大学毕业后,秦逸生来到甘肃酒泉东风导弹基地,参加过东风一号、二号、三号的飞行试验,以及东风五号的飞行试验准备工作。之后历经多次工作调动。秦逸生依靠科技创新,研究完成一个个新项目,立功、获奖无数。

  秦柳方的二女儿秦林林,同样志在“国之所需”。她于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新创建的工程物理(原子能科学技术)系。1973年,周恩来总理批准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承接国防科委820工程并从全国招收技术人才,秦林林调入清华“200号”,从事核电站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多年。在种种困难情况下,秦林林刻苦钻研、积极投入并出色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1983年因项目下马,转到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进入相关领域学科专家行列,曾先后任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同位素室主任、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九五”攻关课题。

  三女儿秦安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曾任机械工业部重大装备司石化通用处处长,主要从事石油化工成套装备国产化工作,参与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重大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对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做出过贡献。1993年曾在中南海紫光阁参加表彰大会,受到李鹏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荣获由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小组颁发的表彰证书。

  秦安清晰记得父亲秦柳方对自己的叮嘱,“在石油化工成套装备国产化工作中,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不能总依赖从外国进口!”当秦安告诉父亲,在国家各有关部门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我国已逐渐掌握了核心设备的制造技术,终结了连续进口二十多套石化、化肥成套装置的局面,国产成套装置已建成投产时,秦柳方欣慰地笑了。

  值得一提的是,秦柳方的5个子女均继承了父亲秦柳方治学严谨的作风,工作上兢兢业业,理论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5个儿女屡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也均有学术论著面世,通过治学与实践相结合,他们为新中国国防事业、石油化工重大机械装备自主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智。

  秦氏无“白丁”:一门三代接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如果说,秦柳方和他的儿女们,是建设新中国的“拼一代”与“拼二代”,那么,秦柳方的第三代,则是接过祖辈与父辈手中旗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前行的“拼三代”。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秦家人“崇文重教”的家风一以贯之。秦柳方的第三代均受到良好的教育,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有更多的人才走出国门留学深造,秦氏大家庭第三代中的几位杰出者也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赴国外留学。

  走出去的秦家人,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始终热爱祖国。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科技、经济、文化领域中建功立业:呼应“一带一路”倡议,为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他们想方设法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好声音”。

  秦大地的儿子王勤,早在1985年就公派去德国留学,学成后在德国工作,而后将德国先进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后期在杭州创办机电公司。

  秦林林的女儿麦彦在塞浦路斯积极组织举办“塞浦路斯中国节”系列活动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一带一路塞中商贸论坛”等,通过活动提高同仁堂、全聚德、中国剪纸和苏绣、杂技等中国文化符号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能见度”,并在当地办起了中文学校,积极传播中国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优秀文化,现在继续为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而努力。

  秦逸生的小女儿秦佶在美国新泽西州热心组织社区华人活动,促进华人社区的团结互助。多次举办华人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热心促进海外社区华人互助,中国文化传播。秦佶在华尔街工作近20年,目前同时担任华夏中文学校分校的董事。不论身在何处,秦氏一家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采访中得知,大姐秦大地出生在无锡,二姐秦林林出生在桂林,小妹秦安出生在上海,秦柳方儿女们出生、成长、发展的路径,与中国由苦难走向辉煌的路径并轨同行。一个家庭,一门三代接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正是中国人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