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位默默无闻的太仓老人,曾参与我国第一、二、三次核试验

2019年08月22日 17:24:15 | 来源:太仓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戈壁滩腾空而起,带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信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力地打破了美国等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也是属于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然而,几乎无人知晓的是,有一位太仓人,1961年就开始参与核辐射防护相关研究。

  1964年8月,他进入罗布泊,在外围参加了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965年、1966年两次核爆后,他更是第一时间冲进爆心取样。

  这位太仓人名叫陆庆权,今年已是82岁高龄。

  近日,小编走进陆庆权老人家中,倾听了老人一生的故事。

  1937年5月30日,陆庆权出生于我市沙溪镇一户书香家庭。

  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他就对化学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陆庆权中学毕业时的集体照(前排右三为陆庆权)

  1956年,陆庆权被第一志愿——华东化工学院(即今天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化学工程学专业录取。

  在大学里,聪慧又努力的青年陆庆权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赏识。

  著名化学工程专家、中国流体传热理论研究的先行者,时任化学工程教研组主任的顾毓珍就很喜欢这位好问问题的学生。

  中国第一个流态化研究室的建立者、著名化学工程学家郭慕荪(亦作“郭慕孙”)则是陆庆权的论文指导老师。

  在郭慕荪的指导下,陆庆权交出了一篇出色的毕业论文。多出色呢?当时论文的评定以5分计,陆庆权的论文拿到了满分5分。

  △陆庆权大学毕业证

  1961年,大学毕业后的陆庆权,被分配到总参谋部某部工作。

  △刚到总参谋部某部报道时的陆庆权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陆庆权开始从事与核武器相关的防化研究。

  1962年,他因设备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记三等功。

  △1962年,陆庆权获记三等功

  1964年8月的一天,时年27岁的陆庆权接到单位通知,由他率一支4人小队,前往罗布泊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从北京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车后,陆庆权一行抵达吐鲁番,随后,又坐了两天军车,方才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位于罗布泊戈壁滩的某处临时基地。

  在经过两个月的前期准备和实验后,10月16日,陆庆权和队友们在距离爆心数十公里的地方,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随后的一周时间里,陆庆权与队友们驻扎在外围,收集并研究飞机带回的放射性落下灰样本。

  1965年、1966年,他又来到罗布泊,这两次,他的任务更艰巨了。他的小队,需要在原子弹爆炸后,第一时间进入爆炸区域开展取样工作。这也意味着,蘑菇云刚刚消散,陆庆权与队友们就要穿好防化服、戴好防化面罩,进入辐射强度最大、最危险的爆心。

  △陆庆权家中,有一枚蘑菇云形象的纪念章

  为了保证安全,在整个取样行动中,防化服不遇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打开,因此,进入相关区域之后的24小时内,陆庆权与队友们需要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工作。

  陆庆权回忆,当时的罗布泊戈壁滩白天很热,到了晚上就变成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穿着十几斤重的防化服,还要一昼夜赶数十公里路取样,现在回想是件很辛苦的事,也是件充满危险的事。每次参与行动后,陆庆权的白细胞计数都会减少至常人的三分之一。

  然而,陆庆权说,当时一点都不觉得苦,没有那种感觉,心里就是一股激情,浑身都是干劲,为自己的祖国而工作,一定要把任务圆满完成。

  △陆庆权军装照

  1966年,因为在两次核试验中的突出表现,8023部队政治部向陆庆权颁发个人奖状。

  △陆庆权在国防建设任务中表现突出获记三等功

  小编查询资料后发现,原8023部队是我国核试验基地的代号,其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承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原子弹、氢弹的试爆工作。

  1969年,陆庆权转业回到家乡太仓,先后在太仓布厂和太仓化工建材厂工作。

  即便回到平凡的岗位上,他依然用自己的干劲、韧劲和闯劲,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陆庆权与夫人、岳母等人的合影

  △中年时期的陆庆权

  从转业到退休再到走入耄耋之年,多年来,陆庆权默默工作,从未向人说起过自己在戈壁滩的那段经历。直到今年某天,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社区老人时,偶然间发现了陆庆权的三等功奖状,方才揭开了这段尘封往事。

  老人还说:“其实不用多写我的故事,默默奉献的人太多了。”

  是的!

  小编相信,那些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默默付出、奉献一生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小编也同样相信,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