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市海陵区城中街道中山社区有一座“向明桥”,那是“江苏好人”、最美教师杨向明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地方。在向明精神的感召下,崇文的中山人将“向明桥”所在的小巷定位为“乐助文化巷”,并用墙绘的形式将它打造成一条有故事的美德善行文化巷。
乐助文化巷东起海陵区人民东路,西至鼓楼北路,全长600米左右。小巷不算新,两边都是零零散散的老居民楼。巷东口是静谧的凤城河,巷西头是繁华的鼓楼路。
沿着巷子由东向西信步而去,烟火气息从一幅日常厨房劳作图中飘散出来,那是“家”的味道。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中山人用《社区公约三字经》规范自己的言行,走出了以“崇文、包容、创新、和谐”为特色的文化之路。
再往前行,开阔处是向明桥。那一年,最美教师杨向明纵身入水勇救落水儿童......往事徐徐而来,虽远尤近,镌刻在每一个中山人的心里。
过了桥,巷子渐窄,工笔画加小写意的“国画家风家训文化墙”徐徐铺陈开来。巷子里的风不急不缓地吹着,那份时间沉淀出来的属于中华民族的淳朴家风家训的味道也越来越醇厚。
“我们每天从这边走都深受教育,我也把墙上写的家风家训讲给孩子听,灌输到孩子的脑海里。”海陵区城中街道中山社区居民潘劲松说。
巷子中段是美在中山——榜样的力量展示墙,墙上所展现的都是在近年来社区建设中所涌现的先进人物,他们中有党员、有中心户长、有律师、有保洁员,就是这些普通的人,他们用平凡的经历不断书写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和担当。
“因为最美教师杨向明是在这条巷子里牺牲的,在向明精神的感召下,社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以及爱心商家,所以我们在巷子中段设置了‘美在中山榜样的力量’文化墙,来鼓励更多的人去助人为乐。” 海陵区城中街道中山社区干事殷慧娟说。
小巷里大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住户,在“城市冷漠病”愈演愈烈的今天,这里的邻里关系仍保持着传统中的亲密与熟络。睦邻文化墙上那些睦邻友好、邻里守望的故事,每一天都在这条小巷里上演着。
巷子西段、城隍庙后墙的民俗文化墙,现在是深受欢迎的“网红”打卡景点之一。这里,用油画的写实,极富生气地展现了“中山八景”和泰州老行当手艺。
“中山社区一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我们从传统文化里吸收精华,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内容,打造了这条乐助文化巷。今后,我们将把乐助文化巷旁边的小树林打造成一个睦邻点,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增进邻里关系。”海陵区城中街道中山社区党委书记管亚丽说。
(来源:凤城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