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公交车也易“中暑”,问题故障易爆发。
市民在公交车里享受清凉、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背后,有一群人,常常在超过50℃的环境里,满身油污,为公交车“诊断验伤”。近日,记者走进常州公交维修公司,近距离感受高温下公交维修工的辛苦。
48℃+!像从“泼水节”现场回来一般
下午2:00,室外温度逼近48摄氏度。此时,修理工吴亚维刚从安检井中低着头爬出来,脸上布满汗珠。
“这辆车是跑远郊的,天热,没空调就是蒸箱了,乘客和驾驶员都会受不了”,吴亚维擦了擦汗,说道,“不让病车上路,这是我们维修人心中的一杆秤,夏天空调尤其出不得问题。”
车辆的空调问题不一定是空调机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发动机或是其他器部件的问题导致的,爬上爬下,钻来倒去,对于吴亚维来说是常事。
还未及公交车的发动机冷却,吴亚维又开始了检查,高达五六十度的工作环境如同“桑拿房”,仅仅数分钟,记者身上也已大汗淋漓,像从“泼水节”现场回来一般。
“若空调机本身的故障,有些是需要趁发动机热的时候才能检测出问题,冷了就发现不了。”吴亚维调侃,公交维修,始终和油污有扯不清的瓜葛,天一热,车间就像蒸桑拿,身上一股子味,伴着乌黑的油渍,整个人就像块被蒸烤出来的“臭豆腐”。因此,在车间里,维修师傅们常常形容自己就是蒸烤“臭豆腐”。
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再湿,汗只能靠甩
虽然维修车间大,四周都敞开,但是维修车子多,空气流通性比较差,就算有电风扇,不过也是杯水车薪,呼呼的转起来的也是热风。即使是在室内,温度也常常是在40摄氏度以上,经常是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已大汗淋漓。
“烫伤是小,触电是大,夏天车子在太阳底下一晒,摸着就和铁板烧一样,车子有时还要带电运转”,在新北修理车间,高级技师罗岗告诉记者,“工作服都是长袖的,长裤、手套搭配绝缘鞋,可谓是全副武装,穿在身上非常闷热,修的时候经常是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再湿,身上找不到干的地方可以擦拭,稍微甩一下,继续工作。”
记者现场注意到,有些车只能在室外进行维修作业,维修工人们身挂保险带在车顶检查空调冷凝器、蒸发器和风扇,在车顶一呆就是一个小时。
夏季公交易“中暑” 路上抢修最辛苦
据了解,常州公交现有车辆2800余辆,全部为空调公交车。入夏以来,高温下的公交车一天运行十几个小时,空调满负荷运转,出现故障的几率较平时增加许多。
目前,常州公交有分布在城区新北、武进等区域的五大车间负责大小车辆的维修。从高温开始起算,共计完成空调故障处理1138辆次,其中制冷效果差343辆次,不制冷529辆次,空调故障灯亮266辆次。日均空调故障处理近20次,这对车间维修力量、维修水平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如果不尽快修好让车辆上路运行,乘客们站在站台等车的时间将会延长,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乘客等车是煎熬。”公交维修公司屠伟文说,“年年如此,我们对高温已习以为常。”
维修公司经理朱维克向记者介绍,“汽车维修分公司现共有58名汽车空调维修工,入夏以来师傅们主要承担了2388辆车、共290条公交线路的空调安全运行。”
这些乘公交吹空调的小窍门,了解一下
大热天,等车久了,很多乘客一上车就喜欢找“凉快”。公交车什么部位比较凉快呢?
修理师傅向记者透露,“现在空调车出风口集中在后门,喜欢吹冷风乘客可以在车厢过道,如果是怕冷的乘客可以在车厢后面,或是坐在车辆后部,这块区域位于发动机上部。”
BRT2车队长吴燕文介绍:“现在常州公交空调都是由信息中心统一调控操控的,温度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是适宜的,不过考虑到车辆的成新,有些新车制冷效果比较强,有些老年人上下车可能因温差导致身体不适,最好披一件防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