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相差一分,徐州双胞胎姐妹花考取南京大学!来看看她们学习计划表...

2019年07月26日 21:43:51 | 来源:快哉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出生时间差一分

  高考成绩差一分

  身高、体重、发型、长相、兴趣相同

  这对孪生姐妹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

  如今又以相近的总分双双考入南京大学

  姐妹俩高考成绩仅仅相差1分

  在星光名庭王晓菲、王晓萱的家里,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对“复制粘贴”的脸。姐妹俩长得太像了,外人很难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爸爸王培勇说,姐姐比妹妹只“大”1分钟,外人很难一下区分开。

  王晓菲、王晓萱姐妹俩

  一家四口,和他们的“书香家庭”奖牌

  在客厅一侧,堆着厚厚的书籍和复习资料。“这些都是孩子高中时的学习资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很多都被亲戚朋友借去了。”王培勇说,孩子们12年的付出有了收获,为她们高兴。

  王晓菲、王晓萱的学习资料

  从出生以来,王晓菲、王晓萱几乎没分开过。12年的求学生涯中,两人一直都在一个班,一直都是同桌。有趣的是,许多场考试,两人各门科目分数都不一样,但总分都是非常相近。中考时,二人仅差1.5分;高考时只差1分,姐姐王晓菲考了395分,被南京大学经济管理实验班录取,妹妹王晓萱考了396分,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录取。

  孪生姐妹王晓菲(左)、王晓萱(右)双双被南京大学录取

  学习时,两人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妹妹王晓萱的作文不好,但姐姐的作文十分出色,都能拿到高分,所以只要写完一篇作文,王晓萱总是会先交给姐姐过目,然后再找老师批改。

  性格不一样,爱好却相似

  王晓菲和王晓萱长得十分相似,分辨只能靠眼镜框的颜色,已经带她们两年的高中班主任,还是分不清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

  王晓菲和王晓萱的性格大不一样。姐姐王晓菲文静腼腆,妹妹王晓萱活泼。面对挫折时,妹妹王晓萱会哭鼻子,而姐姐会把挫折自我消化,变得更加努力。“考差了我也会难受一会,然后去刷数学题冷静一下。”王晓菲说。

  虽然性格不同,但是姐妹俩的兴趣爱好却高度相似。

  在高中,二人都是校园广播站宣传组组长,负责广播站宣传。在王晓菲和王晓萱的房间墙上,贴满了她们亲手设计的海报。在读书方面,姐妹俩都喜欢田园小说,在她们的书桌上还有一本废名的《田园小说集》,姐妹俩说已经读完一半了。

  姐妹俩卧室内一面墙都被布置成广播站的海报

  生活中是一对“欢喜冤家”

  这18年间,姐妹俩一直陪伴彼此长大,生活中的摩擦必不可少,可谓是一对“欢喜冤家”。

  姐妹俩时常斗嘴。王晓菲说,她对妹妹束手无策,有时候两个人刚要吵,自己还在气头上,妹妹就会找话说,还总能戳到自己的“笑点”,一来二去,这个架也就吵不成了。

  妹妹王晓萱觉得十分冤枉,有时自己都不知道做了什么,就惹姐姐生气。还好自己不记仇,生气也不会放在心上。

  姐妹俩唯一一次能够算得上“分开”的,就是高三三模之后,姐妹俩的成绩直线下滑,姐姐王晓菲对此十分着急,便向老师提出要坐到讲台旁边。这个决定很突然,王晓菲刚把这个决定告诉王晓萱,还没等王晓萱反应过来,就去找老师调位了。这时,两姐妹刚好处于“冷战”阶段,妹妹被姐姐这个突然的决定惊呆了,一想到两个人从小到大一直一起学习、一起行动,妹妹竟偷偷地哭了。还好姐姐主动向妹妹解释了一切,妹妹理解了姐姐。

  面对姐姐,王晓萱一直想说谢谢,“我小时候调皮,都是菲菲包容我,是她教会了我照顾别人、理解别人。”王晓萱说。话音刚落,姐妹俩相视一笑。

  优秀的成绩都是努力拼搏得来的

  “我们不是特别聪明,也许有一点小聪明,但是我们现在的成绩一定是我们努力得来的。”两姐妹说。

  姐姐王晓菲的政治历史成绩不是特别稳定,于是在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减少了学习英语的时间,每天花1个小时刷政史题目,高考获得了双A+。

  在几次模考中,妹妹王晓萱的作文一直在50分上下,怎么都提不上来,这对一个文科生而言可以说是致命伤。于是王晓萱每个周末都要花超过10小时的时间写作文,别的同学写2篇,她就写5篇。写完之后还要送给老师批改,然后再重写。一次次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这次高考作文立意和之前王晓萱写过的一篇有些相似,据她自己估计,这次的作文应该在60-70分之间。

  高三期间,这对姐妹可谓是拼了命在学习。学校下了晚自习已经10点20分了,但回到出租屋时,还要继续学习到11点半,第二天6点15分还是按时起床去上学。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下,两个人都秉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信念不断前行。

  挫折也是上天给予的礼物

  在这12年的学习生涯中,王晓菲和王晓萱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

  第一次挫折,是妹妹王晓萱个人面对的。中考时,姐姐王晓菲提前被徐州一中复旦班录取,每周末都可以去参加培训,妹妹却落选了,这对从小就很依赖姐姐的王晓萱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周末姐姐去参加培训时,王晓萱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学习。但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中考时,王晓萱的成绩比姐姐高了1.5分。

  第二个难关,是姐妹俩一起面对的。高一高二时,姐妹俩的成绩虽然有下滑趋势,但依旧在年级里名列前茅。但步入高三,在一次次模考中,姐姐王晓菲从年级第4名下滑到30多名,妹妹王晓萱的学习情况也不容乐观,成绩也是一路下滑。

  高考前,王晓菲和王晓萱分别报名清华、北大、复旦的自主招生,被刷了下来。

  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努力后依旧原地踏步的痛苦,让姐姐王晓菲有了短暂的崩溃。

  四模成绩下来后,王晓菲面对成绩和老师的宽慰,产生了内疚急迫的心情,眼泪哗啦啦掉了。在接下来的自习课,她和另一位受挫的同学翘课了。那时,王晓菲难过的并不是自己考得差,而是这次考试暴露了太多问题,高考将临,不知道如何快速弥补漏洞。

  但这些小挫折只是姐妹俩成功路上的小插曲,也正是这些挫折让姐妹俩静下心来,把每一个细节落实,把每一个问题读透。

  两人说,模考时没考好反而是一种礼物。最终,姐妹俩“触底反弹”,在高考之中取得了佳绩。

  高考完也不放松:学雅思、考驾照……

  在王晓萱的书桌上,有3张特殊的便利贴———一张写着“啜苦咽甘”,这是陆羽《茶经》的一句话,也是王晓萱这些年的座右铭。还有一张是王晓萱这个暑假要看的书籍,分为专业书、拓展书和课外书,涉及各专业层面,共21本。最后一张写着姐妹俩这个暑假的计划,“8:00-12:10上课,12:10-13:10通勤……”时间精确到分钟。在日程表最下面,还有一句话:提前完成作业,便可以看书、听音乐、或整理笔记。

  王晓菲的书房中,贴了一张A4纸大小,更加精细的日程表,这是这对姐妹高二暑假的日程。这份日程分为在校计划、规律计划和休息计划,但无论哪份计划,都把时间塞得满满当当,且松弛有度,基本学习一小时就会安排15分钟的休息时间。

  王晓萱告诉记者,她们这种日程安排不算精细,身边还有一些同学的日程表会精确到秒,自己和妹妹基本上都会按照时间表进行学习,很少会拖延。

  姐妹俩的学习计划表

  这个暑假,对刚刚高考完的学子来说,本该是放松的时光,但这对姐妹依旧没有放松。高考成绩刚出来,她们就去上雅思。4小时的上课时间,3小时的作业时间,每天雷打不动。妈妈想带她们出去玩都找不到时间,“初中高中这6年,晓菲和晓萱很少停下脚步,特别是中考后,她们没有休息过一天。”除此之外,姐妹俩还想在这个暑假把驾照考下来。

  姐妹俩的学习计划表

  高考前,书立旁一边是复旦一边是南大

  南大一直都是王晓菲和王晓萱的目标之一。每当考入南大的学长学姐回到一中分享经验时,姐妹俩都会和学长学姐去谈一谈,有时学长学姐也会带给她们一些南大的纪念品。

  “南大的帽子、书签、纪念章我全部都收藏起来了,这都是我们姐妹俩的宝贝。”王晓菲说。

  在高考前,王晓菲和王晓萱的书立两边贴着两所高校的名称,一所是复旦大学,一所是南京大学。这是姐妹俩一抬头就能看见的目标,也是为之奋斗的梦想。

  高考成绩出来后,王晓菲也想过要不要报考别的高校,但是妹妹王晓萱确定要报南大后,王晓菲为了陪妹妹,也为了对南大的向往,把第一志愿填上了南大。

  女儿小学时,母亲放弃工作成全职太太

  2007年,王晓菲和王晓萱的妈妈刘皊在两人刚上小学时,就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太太,专心陪伴两个孩子。

  辞职前,同事们对刘皊的这种行为很不理解,也曾劝过她。起初,刘皊也在犹豫,如果自己辞职后,孩子成绩不够好,那自己这种付出还值得吗?但对两个孩子的爱最终占了上风,她还是毅然地辞职了。

  这对姐妹上高中时,由于学校离家远,选择住校,一周最多在家一天。姐妹每次回家,都是爸爸妈妈到学校门口接,从无例外。

  虽然在家时间不多,但妈妈总会在空闲的时候和孩子聊天,问问最近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或者最近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孩子们也都非常愿意和妈妈聊天,有时还不等妈妈问,王晓萱就会竹筒倒豆子般和妈妈倾诉。

  高三还未放寒假时,两姐妹提出要到学校外面住,这样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时间。妈妈欣然同意,租了一间房。“只要孩子不睡,我也不睡。只有看她们休息了我才安心。”刘皊说。

  高三下半学期,爸爸王培勇也减少了手头的工作陪读。父母的支持让姐妹俩在生活起居上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王晓萱告诉记者,妈妈的饭香陪伴了她高三冲刺,每天把妈妈做好的饭带到学校,节省了时间。

  曾被评选为最美“书香家庭”

  在书房的书架上,除了各类书籍之外,还有一个“书香家庭”的奖牌。刘皊说,这个奖牌是孩子们小学时学校评选出来的。

  从孩子小时候起,刘女士就经常带孩子们去社区图书馆看书,有时一看就是一整天。姐妹俩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刘女士也不会干扰书籍的选择,任由孩子们自由选择。所以,王晓菲和王晓萱从小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去图书馆,在奶奶的影响下,妹妹王晓萱还喜欢上了佛经。“太美了,佛经里面的句子实在是太美了。”王晓萱激动地说起《金刚经》《楞严经》《无量寿经》……一提到这些,王晓萱就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地背了出来。

  而姐姐对《诗经》更感兴趣,甚至在自主招生的个人陈述时,也用上了诗经中的话语。“我对语言怀有浓厚兴趣。自幼好读书,偏好古典文学。涉猎唐诗宋词,捧卷不辍。尤爱《诗经》。常记诵十五国风。我的志向,在于将《诗经》的十五国风翻译出古朴蕴藉的气质和真挚动人的效果。是这样的一本理想的《诗经》———它能跨越语言的巴别塔废墟,触动读者的内在经验,唤醒人类共同的生命体验,而不失于自我本色,也即坚守于民族文化的本来特色。”王晓菲说。

  在读书上,姐妹俩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建议。

  她们认为,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中之前,要大量、大范围的阅读,什么类型的书都可以研读一下,这是一个积累和汲取的过程。上了高中后,在高一高二阶段,再继续读书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之前读过的书整理下来,变成写作素材充实自己。高三时再读书,就要带有一些“功利性”了,这时略读是更好的阅读选择,边读边做素材积累,也许不能把整本书的主旨研究透彻,但可以从片段中,汲取写作灵感。

  家长:多关注孩子心理情况

  虽然高考取得了如此高的考分,但与当下学生参加各种补课班不同的是,王晓菲、王晓萱两姐妹从小到大基本没上过学科类补习班,要想提高某一门科目,就会央求妈妈带她们去书店买教辅材料,自己回家刷题。

  除了学习之外,爸爸妈妈也十分重视姐妹俩的特长发展,葫芦丝、书法、吉他……只要是孩子想学的他们都会支持。妈妈说,小学阶段对于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就是希望她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奥数、新概念等学科类辅导,在小学阶段两个孩子都没有接触过。而且在学校的选择上,两个孩子全部是在施教内的开发区实验小学和开发区中学读书。

  小学三年级前,俩闺女也让妈妈十分头痛,但三年级后,就变得乖巧、懂事许多,而且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虽然两个孩子自主能力很强,但爸爸王培勇认为,平时还得管管孩子。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孩子不太让人操心,但也要时刻关心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如果成绩不太理想,一定要鼓励她,不让她产生气馁的情绪;如果孩子考好了,也要适时、适度地给孩子泼一泼凉水,防止孩子们产生骄傲情绪。

  其次,家长一定要和老师有沟通,特别是初中之后,孩子们住在学校,和家里联系变少了,家长一定要通过老师及时观察孩子们的学习动态,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也要及时反馈给老师。“到现在我和孩子们初中老师关系都特别好。”王培勇说。

  王晓菲和王晓萱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王晓萱想要继续考研、考博,在学术方面深造,如果有机会希望自己能到圣安德鲁斯大学学习。

  而王晓菲虽然还没考虑清楚,但也为本科四年树立下了许多小目标。两人都打算在大二的时候参加南京大学的英国交换生项目。

  (来源:快哉网;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