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咬牙”装了103盏路灯而今超10万盏!

2019年07月23日 09:00:05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53年,渡江桥,工人在安装路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三元路上的路灯

  万福西路路灯

  渡江桥路灯

  解放前,扬州城区有路灯约1000盏;1952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在安排市政建设计划时,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特别安排了在城区新装103盏路灯。现如今,扬州城区路灯数已超出10万盏,从当初的白炽灯发展为LED节能灯。昨天,年过九旬的城建专家朱懋伟老人向记者讲述了103盏路灯建设的背景。

  【当年记忆】

  没有路灯市民提灯夜游

  提灯夜游是扬州的传统民俗,每遇重大节庆日都会有居民提灯庆祝,提的灯都是居民自制的造型各异的彩灯和花灯。

  朱老当时在苏北行政公署拆城筑路指挥部任工程科科长,1951年9月30日,国庆路和辕门桥大广场建成开通,扬州城万人空巷,市民纷纷拥到新建的十字干道庆祝。他和工程科的同志一起参加了夜游,当时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指挥部工作人员和筑路工人,全体参加人员载歌载舞行进。当天,大家从扬中集合,先走到甘泉路,再走到国庆路向北,然后到环城路(今盐阜路),最后到缺口街结束(今跃进桥附近)。由于路灯没有同步跟上,沿街商户和居民纷纷在门口挂起彩灯、电灯和汽油灯给游览十字商业大街的市民照明,国庆路辕门桥大广场是挂了10多盏汽油灯来照明。

  朱懋伟老人介绍,1949年扬州解放不久,扬州市人民政府迅速成立建设科,以统一领导扬州在战火中被损毁的道路和桥梁的修复、城市建设的管理、市政设施的建设和民生工作的恢复。

  1951年4月13日开始,政府开始拓宽自缺口城外河边经缺口街、左卫街、多子街、小东门街、甘泉街至淮海路的东西干道广陵路、甘泉路,全长2212米。同年6月15日,开工拓宽自木香巷经砖街、翠花街、辕门桥、教场街、鹅颈项湾、运司街、财神庙至北环城路的南北干道渡江路、国庆路,全长1940米。两路十字干道路幅均宽12米,其中车行道8米,两侧各2米人行道。1951年9月30日,路面铺筑基本结束。

  朱老介绍,当年,扬州城内的路灯十分稀少,除在政府重要机关的少数几条街巷有少量的路灯外,其他街巷基本上没有路灯。即使是当年热闹繁华的教场街、左卫街、辕门桥街、大舞台等各街区,夜间也都是靠沿街商户的门灯来照明。尤其是经历了国庆夜游没有路灯的“痛”之后,为了保障城市安全和民生需要,政府更加认识到路灯建设的迫在眉睫。

  1952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在安排市政建设计划时,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特别安排了在城区新装103盏路灯,其中一部分用以配合新建的国庆路到渡江路、甘泉路到广陵路十字主干道的夜间照明,其他的全部安装在城区各街巷,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自此,扬州城区的夜间终于亮了起来。

  现今

  光城区路灯就有10多万盏

  【现今盛况】

  路灯数量、光源“腾飞”

  经过70年的发展,扬州城的路灯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灯数量从解放前扬州城区有路灯约1000盏,发展到今天的10多万盏。路灯光源也从上世纪50年代的白炽灯,发展到七十年代的卤素灯、九十年代的高压钠灯。

  进入新世纪后,路灯光源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种新型金属卤素灯层出不穷,高科技的太阳能和LED环保节能路灯普遍进入到扬州城的大街小巷,路灯建设更是走向了绿色环保化、智能集约化、景观多样化的发展之路。

  古代扬州路灯成为城市繁华的一种象征,唐代扬州有“夜市千灯照碧云”之盛。现代电气照明路灯起始于民国初期,1913年无锡商人祝大创建江都振明电灯公司,起初只有两条线路通在城区,从南门经子街、多子街、左卫街、康山街、北河下、南河下,到引市街、辕门桥、新胜街、教场街、古旗亭、萃园桥等商店集中热闹地段,在杆线所到之处交叉路口、大商店门前装有少量路灯,采取每隔一根木杆装一盏,用白炽灯泡装上瓷罩,灯光昏暗。到扬州解放前夕,城区有路灯千盏。

  记者昨天从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该处管理范围内照明灯共计近9万盏,加上不归他们管的路灯,总数有10多万盏。新路灯的管养也将更加智能化,管理手段更加科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