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就像打仗,拿锹就是拿枪!”听淮安老兵讲述当年事

2019年07月11日 10:59:59 | 来源:淮安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月12日,“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报道组在淮安区淮城街道采访时,曾任一六八团三营九连六班副班长的刘国顺自告奋勇,要为记者联系当年与他同去当兵同上天山的战友,并热情表示:“我带你们去!”随后,在刘国顺的带领下,报道组先后前往石塘镇、博里镇、流均镇等,见到了当年同期进疆的13位老兵,李怀建、盖洪顺、万长玉、杜法年、倪伏喜、吕登常、薛寿松、段学艮、郁子华、邱少先、刘景春、杨杏生、姜凤章。

老兵们接受报道组采访

  “我是风钻手!”“我是爆破手!”“我是卫生员!”……报道组采访的时候,老兵们回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那拉提美丽的草原、蜿蜒的雪山……一切都是大自然原始的样子。“要是走到森林里,很容易看到野猪、鹿站在山头上,好像没见过人,也不怕人。”老兵们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以苦为乐战斗的地方。“不怕苦不喊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回忆当年,老兵们的目光中满是坚毅。

  不怕苦不怕累的信念来自于哪里?老兵李怀建和盖洪顺毫不犹豫地说:“当兵光荣!”李怀建参军之前是大队里的青年书记,盖洪顺则是一名赤脚医生,当书记年轻有为,当医生前途光明,为什么非要去当兵?因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二人态度很坚定,李怀建更是写了血书,后来还代表新兵发言,表示坚决服从祖国需要,不怕吃苦,报效祖国。

老兵敬礼

  吃的是馒头、盐豆、雪水

  两个馒头撑一天。刘国顺所在的三营九连是“红九连”,是第一批进疆的先头部队。在修建完营房之后,他们开始修建便道。刚开始没有路,只要上了山,就跟进了深山老林似的。大树两人合抱不过来,得先砍树。把树清出来,森林里才算是有了一条路。刘国顺每天早上6:30起床,吃完早饭,揣两个馒头、带一壶水上山。他告诉记者,光从营房走到工作点就要两三个小时,一整天就靠这俩馒头撑着,水喝完了就直接抓一把雪放嘴里。等到晚上五六点下山,有时候累得连晚饭都不想吃,倒头就睡。

  连吃十多天盐豆子。杨杏生当时是一六八团后勤处军需保管员。他回忆说,刚到第一晚,根本没地方住。“没有营房,没有仓库,只好在地上搭个板,将物品码好,上面盖帆布。人也没地方睡,在衣服堆里掏了个洞,拱进去,挤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刷牙,从小沟里舀水,第一口就吐了。水看着很清,但是一股味道,十分不习惯。”他告诉报道组,刚进疆时,蔬菜供应不上,战士们只能把黄豆炒成盐豆子,吃饭时用开水冲一冲,既当菜又做汤。吃了十多天盐豆子,伙食给养才送上山。

  几锅雪化一锅水,这是倪伏喜刚进疆时的记忆;吃得最多的是土豆和洋葱,这是薛寿松记忆中的生活;住在几根木头搭的三角棚子里,一身泥一身水一身汗,这是郁子华记忆中当年的样子。

  苦不苦?苦!但是,老兵们一致说:“既然来当兵,我们不吃苦谁吃苦?”

  上山就像打仗拿锹就是拿枪

  半边身体被石块擦伤。段学艮是一营四连三排七班爆破手。他告诉记者曾经碰到的一次危险。当时,排长杨维民带着他正准备爆破,已经安放好约100个炮。刚把导火索点着,杨维民突然看到对面山上有一人正往下走,是当地老百姓,刚才点炮时他一定不知道山下情况。十万火急,眼看着那人就要进入爆破危险区域了,杨维民和段学艮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过了导火索,一同拉着老百姓迅速躲在一处山崖下面。几乎是刚趴下,上面的炮就炸了,石块像雨点一样砸过来。由于山崖只能遮半边身子,另半边身子被石块擦伤,全是血。好在只是皮外伤,没有生命危险。

杜法年

  杜法年当兵时也遇到过危险。他是三营九连二排二班爆破手。在湖北宜昌被哑炮炸伤后,杜法年在医院住了48天,侥幸捡回一条命,全身上下的伤疤现在都清晰可见。就是这样,他依然到天山,参与修筑天山公路。

杜法年当年留下的伤疤现在清晰可见

  汗水浸透衣背结成盐霜。姜凤章和吕登常说,工程兵胆子大,什么都会干,打眼放炮清渣样样都行,什么都抢着干,石头都捡大块的背。打风钻的打完眼,爆破手放完炮,炸出很多碎石,小一点的石头用铁锹铲到大筐里,一筐200多斤,需要两人抬,肩膀一会就磨破了。大石头只能靠人背,石头的边缘都凹凸不平,背上很容易被尖锐的石头划伤。汗水浸透脊背,湿了干,干了湿,后背的衣服常常留下一层白白的盐霜。

  脱皮一层又一层。刘景春当时在机械连。给山上的施工队送给养,没有路,车开不上去,全靠人背。180斤重的大米,一个人背着爬一二里的山路,才能送上去。“紫外线厉害,脱皮一层又一层。”刘景春说。

  险不险?险!但是,老兵们说:“上山就像打仗,拿锹就是拿枪。”

  每搬一块石头就是消灭一个“敌人”

万长玉

  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万长玉是一六八团三营九连八班班长,他的班属于风钻班。风钻头加支架约250斤重,打眼的地方在山上,车开不上去,很多时候都要靠人力背着机械上山。不但风钻要靠人背,打下来的石头也要人背下山。百十斤的石头,一人蹲下,一人把石头放在背上,蹲下的人扶着石头再慢慢起身。“就是要比别人做得好!”万长玉在施工中,带头大干,加班加点,连续工作不休息。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爆破完后,山头有石头松动但没有掉下来,需要人爬上去,用钢钎把松动的石头撬开,这就是排险。十多米高的山头,没有保护绳,作为班长和党员的万长玉次次冲在前头,并立了三等功。干活多了,万长玉腰疼、腿疼,靠卫生员针灸缓解疼痛,感觉好点便上山干活,感觉太疼就拄着拐棍继续,大约扎了一年的针才治好。

万长玉当年立功授奖报告表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邱少先当时在三营九连二排八班,每天都跟石头打交道。他告诉报道组,工地就是战场,每搬一块石头就是消灭一个“敌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石头要找大的背,吃饭要先让别人吃。1975年部队下山拉练时,他左眼被石子砸伤,开刀两小时,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左眼蒙着纱布继续拉练。

  虽然环境恶劣,但战士们很乐观,也想法子调剂枯燥的生活。听说雪莲能驱寒,战士们上山采雪莲回来泡茶;自己种蔬菜,一亩田收12000斤土豆,感受收获的喜悦。

  累不累?累!但是,老兵们说:“累并快乐着!”

  (来源/淮安发布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