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两个月以来,故宫新任“掌门人”在思考什么?

2019年06月15日 19:34:4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记者/五柳)今天上午,第三届建筑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召开,来自全世界的建筑、历史、考古、文保等领域专家汇聚南京,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进行交流和探讨。故宫博物院新任掌门人王旭东也来参加了本次会议,作了题为世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敦煌和故宫为例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谈到了上任两个月以来最关注的问题——“让故宫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基础

  王旭东

   “成绩是几代故宫人的共同努力

    故宫历经明、清24帝,存世近600年,占地面积7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房屋9000多间,藏品186多万件(套),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最多、来访观众最多的博物馆。因为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所以很难像现代博物馆那样将文物保护区与基础设施分开,它的办公场所、食堂、热力设施等都在古建筑群里。庞大的文物数量和复杂的保护条件,给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经过几代故宫人的努力,精确文物数量,建设平安故宫,成立世界遗产监测中心,故宫整个的预防性保护的监测体系逐步完成,可实时监测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度、紫外线、降雨量、火灾隐患、基础设施等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从原来的被动抢救到现在的主动预防。

    “呼吁更多文保大咖的加入

  王旭东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太少,“监测中心只有四位,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说这四位怎么能够完成如此庞大、重要遗产地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及维护呢?我后来才了解到这四位都是高强度工作,他一个人干了好多人的活,长期下去肯定不行,你去监测,你的研究怎么办?你怎么把这些数据和我们的文物保护建立起关系? 怎么能为我们的管理提供支撑?这是我们应该去想的。”

  与此同时,保护也需要多学科参与、多手段共介入,他呼吁现场能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故宫的文化遗产保护这支队伍里,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尤其是年轻的学生,能够关注故宫的预防性保护。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够加入到我们故宫人的这个队伍,我非常欣慰;如果加入不进来,嫌工资待遇低,你可以在外围做一些工作,我们希望大家能共同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作贡献。

  希望全民都有保护意识

  王旭东说,目前对游客线路的监测已经相当完善,比如盗窃、破坏文物、偷带火种等行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控制,但偶尔也有些漏网之鱼,他们就曾发现有游客把打火机塞到鞋子里带进故宫,所以还需要我们这些游客,我们故宫叫观众,你们的保护意识要到位。预防性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全民都要有这种意识。

  保护是在和时间赛跑

  王旭东从1991年起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遗址保护工作,曾任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表示,莫高窟的壁画、彩塑是泥巴、草、矿物颜料、动物胶制作出来的,都是非常脆弱的,总有一天会消失。我们的保护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变   

  201412月,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任职期间,敦煌数字化迈出重要一步。敦煌石窟中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和数字资源中英文版上线,实现全球共享;180多个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

  今年4月8号,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王旭东接任,作为“网红”院长的继任者,他将给600年的故宫带来怎样的姿态?不过,面对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疑问,他始终保持低调。

  (王旭东背景资料来自新京报《从敦煌到故宫,“工科院长”王旭东的又一次“大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