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再造爆款?这位隐居苏州的老大爷火了

2019年06月11日 17:36:21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还记得《我在故宫修文物》吗?这部曾经在央视火爆、席卷各路网站、豆瓣评分高达 9.4 的纪录神片,经过了三年,依旧让无数观众记忆犹新。导演萧寒却想知道,如果没有故宫这个大 IP 的加持,普通人的故事能走多远 ……

  最近,由萧寒打造的全新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引发热议,没了气魄逼人的琼楼玉宇,也没有价值连城的国家宝藏,只有更具烟火气的街头巷尾。目前,该片在哔哩哔哩累计播放 168.6 万,或成为下一部爆款纪录片。

  △《一百年很长吗》豆瓣评分截图

  平凡版《我在故宫修文物》,有笑更有泪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修复师们匠心独运、化腐朽为神奇,一步步将跨越历史的文物,恢复本来的光彩。然而,在评论区中,却有网友指出:" 故宫里的故事虽好,却太遥远,对我们普通观众来说,总有一种距离感。" 于是在《一百年很长吗》中,导演换了一种思路:主角们不再是深居宫中、资深的专家大拿,而是一个个平凡到不能平凡的小人物。

  比如黄忠坚,一位身居佛山的普通打工者。学蔡李佛拳一年的他,心中常怀着一个济世救人的武侠梦,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生活里的他,因凑不出 10 万块彩礼钱焦头烂额,准岳父不愿意见他,准岳母背后对他多有揶揄,即使是未婚妻,也会因为他的 " 白日做梦 " 而大发雷霆。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已有身孕的未婚妻突然查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

  △黄忠坚 视频截图

  还有 " 酿酒大师 " 老沈。现实生活中,他是个满头银发、面容安详的老人,每天骑着三轮车在小巷穿行,挨家挨户回收旧坛子。老沈说:" 旧酒坛子做酒更稳当。" 有一回,他蹬了满满一车旧酒坛回家,刚进门," 啪 " 打了一个,老沈捡起碎片,东瞅西瞅,心疼得不行。

  △老沈 视频截图

  记者了解到,摄制组花了一年时间,走过数万里路,寻访多家百年小店,记录下这些平凡人身上的匠人精神。有观众说,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传承背后,更加真实的一面。那些传承人也只是普通人,有时候,他们光是生活,就已经用尽全力。传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片中苏州大爷火了,做琴 56 年,终身保修

  《一百年很长吗》播出后,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 " 李兆霖的琵琶到哪里去买?" 李兆霖何许人也?片子中,他是一个清瘦斯文的老人,三代同堂住在苏州老城的居民区里,退休前,是位制作琵琶的工匠。

  老先生今年 73 岁,17 岁入行,而今已经制作琵琶 56 年。即使他因为职业病肺部出现过问题,还曾表示想金盆洗手,但只要一进入工作室,手上的活就停不下来。

  " 琵琶实际上就是五个字,松、爆、荡、脆、亮。" 李兆霖拿出锉刀、刨子、圆凿子、月凿等工具,在木料上又敲又打,手里的工具不断变换,像是位极熟练的外科大夫," 刺啦 " 一声,砂纸打磨过去,一条柔美流畅的弧线尽显眼前。这就是半个多世纪制琴经验锤炼出来的 " 独门秘籍 "。李兆霖回忆,自己每一把吉他都要精心调制,自己弹奏感觉不好,就让朋友也试试,如果还不满意,宁愿打碎也不将就。他说,自己并没有什么 " 独门秘籍 ",有的只是匠人的执着。

  △李兆霖和孙女 视频截图

  李兆霖的琵琶是保修的,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跟他买过琴的人,信任他的手艺,都跑来他这里修琴。他说:" 换把琴至少好几千,修一下还能用上好多年。" 记者看到,有位 25 年前的老顾客特意从无锡过来找他修琴,他很热情地接待了、一丝不苟地进行维修,这个画面令人动容。

  李兆霖曾表示,时代变了,现在给徒弟发工资让他们学,也没人愿意学了。他把希望寄托给了下一代,记者了解到,儿子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正在筹备成立一家订制琵琶工作室。孙女从小就学琵琶,这让老人家非常欣慰。 " 只要小辈们还在摸着琵琶,就好像生命中的一部分还在延续着。" 李兆霖说。

  (来源:现代快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