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怎样通过盘活农村土地,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本”?指前镇东浦村转变思维,做足土地这篇文章。
记者 陈月乔:“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是成块连片的土地,非常适合现代农业耕种方式。可是在原先这个地方只是一些零散的住户、池塘还有一些低产的田块,东浦村抓住了土地整治的机遇,让这片沃土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东浦村位于指前镇西南端,村域大而散,是一个纯农业村。唯一的资源就是土地。
指前镇东浦村党总支书记 吕建明:“当时我们村里面是负债经营,每年是负债。”
2009年,很多农业企业迫切需要连片成方的优质农田,进行现代化耕种。东浦村抓住机遇,启动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
常州市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爱娟:“2009年听到指前镇东浦村‘万顷良田’的打造,和我们企业进行沟通,由我们企业来进行承包第一轮的万顷良田的土地。”
江南春米业在东浦村总共承包了2100亩土地。原来散、零、乱的田块建成了高标准农田,走向了规模化经营;原来的传统作业变成了机械化耕种,走向了现代高效。
常州市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爱娟:“效益上面来说,我们的大米的从原来2007年之前13元一斤的最高价值的有机米,后来有这方基地,可以说上升到25元一斤。”
指前镇东浦村党总支书记 吕建明:“我们每年可以为集体创造收入将近120万,就是“万顷良田”一期、二期,这样子我们增加集体收入。”
这次土地盘活的实践,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也让传统农业实现了转型升级。“蘇”牌大米、“指前标米”等优质载体打开了市场,也让东浦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门路。去年,东浦村又利用土地资源,正式引进现代数字化渔场项目。
记者 陈月乔:“我现在是在现代数字化渔场项目的施工现场,这一片是他们规划的核心区域,在今年5月20左右进场施工,预计在10月份可以完工。这个项目将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而且也将极大的提高养殖者以及东浦村的综合效益。”
现代数字化渔场项目首期规划1045亩核心区,远期规划5800亩,分3至5年建设,力争建设成为生态和产业特色显著、品质品牌优势明显、数字化、规模化和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丰富和完整的现代数字化渔场。
指前镇东浦村党总支书记 吕建明:“在这个数字化渔场上,每年可以增收接近100万元,壮大集体资金,对今后打造美丽乡村有一个好的基础。”
东浦村的发展,也让每位村民享受到发展成果。在东浦村,村民把他们的幸福生活作成了一首诗。
指前镇东浦村村民 虞小洪:“三面环水村中央,蓝天白云水一方。有竹有木百花香,村中道路宽又广。树上鸟儿把歌唱,地上人们喜洋洋。人鸟共享在天堂。”
土地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在乡村振兴中,东浦村科学谋划、善于运用土地和政策资源是一方面。采访中,东浦村党总支书记吕建明告诉记者,党员干部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也是东浦村这些年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唯有思想解放,才能昂首阔步。
来源:金坛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