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前馆长忆贝聿铭:他心爱的“小女儿”是这样诞生的

2019年05月17日 14:22: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五柳)

  2019年5月16日,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去世,享年102岁。贝老生前的封笔之作是苏州博物馆新馆,他亲切地称她为“我的小女儿”。


苏州博物馆官微截图

  张欣,苏州博物馆前任馆长,参与了苏博新馆设计与建设的全过程,今天,他回忆了与贝聿铭先生在一起的点滴时光。

  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2年,新馆建造启动。

  记者:当时怎么会考虑邀请贝聿铭先生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张欣: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贝聿铭先生的祖籍是苏州,他是苏州人,他了解苏州,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贝先生设计过很多博物馆,他是设计博物馆的一个大师

  记者:您初次见贝聿铭先生,对他有什么印象?

  张欣:我们第一次见面是2003年11月,他带着苏博新馆概念设计的方案到苏州来,老人非常谦和,不是那种端着架子的、高高在上的,很有大家风范

   苏州博物馆旧馆位于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划出拙政园一部分而造,属于“小桥流水、山石花卉”江南园林。新馆则是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传统园林的轮廓,用片石在粉墙上绘出远山青黛,用一汪池水营造出中式意境之美,并与周围的古城建筑融为一体。

  记者:我对苏州博物馆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建筑非常的漂亮,是现代简约和古典园林的完美结合,当时是怎么会想到这样的设计方案的?

  张欣:我们和贝先生在之前商量的就是,我们设计的理念就是“中而新、苏而新”六个字。就是是中国的,但是是新的;是苏州的,但是也是新的。

  记者: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您第一次听贝聿铭先生陈述概念设计的时候,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张欣:我的感受就是,未来的新馆由他来设计了,尤其是贝老在跟我讲一些内部功能的安排,流程非常完整,我的感觉就是他完全是站在一个博物馆馆长的角度在设计新馆

  记者:比如说,您觉得哪一点非常打动您,或者说让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张欣: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整个观众流线的安排以及我们工作流线的安排,都非常的合理,完全和博物馆工作的需要是相吻合的。我们原来的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深宅大院,新馆完全是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工作区域跟观众参观区域完全分开了。

  老馆与新馆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外形,更在于内部设计。老馆是一处非常传统的深宅大院,新馆则增加了现代博物馆所要具备的各种需求: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展区、游客区、办公区的三大功能分区,在紫藤架下喝茶……这里有贝聿铭先生作为一位世界级建筑大师对于专业的坚持,也有他善于倾听和采纳意见的良好品质。

  记者: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设计和建设期间,您和贝聿铭先生应该有很多接触,您对他的印象是什么?

  张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贝先生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坚持,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始终坚持。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建博物馆新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设计理念就是展厅要大,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展陈的需要,灵活地把它隔成相应的空间。当时,贝先生设计的展厅就比较小,当时我和他商量,能不能留一间比较大的,贝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苏州博物馆的藏品没有大件的东西,都是“以小以精以巧”来取胜的,小东西放在大空间里面,这个就不对了。

  记者:其实贝聿铭先生在设计之前做了很多功课。

  张欣:那当然,他在设计之前,到我们库房里把这个展品基本上都看了一遍,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现在到我们展厅里面看看,反正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观众,哪怕是专家,哪怕是领导,哪怕是普通观众,他们认为走进去非常舒适,空间比例非常协调。

  记者:您对贝聿铭先生的第二个印象是什么?

  张欣:第二个印象就是贝聿铭先生其实非常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有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叫紫藤园,现在是大家喝茶休息的好地方。当时要设计一个紫藤架,这个紫藤架在最初的设计方案里,它放得很高,离地面大概有九米多,放在屋檐的檐口那个地方。我看了这个设计方案之后,就先和贝先生的助手协商,我说紫藤架装这样高会有一些问题。第一个,苏州传统的紫藤架没有放在9米高的,一般都是在4米左右;第二个,我说紫藤这个东西长起来很快,如果放得太高,今后这个紫藤会把瓦盖顶开,对我们的维修会有很大的影响;第三个,紫藤架放在9米,如果迁一株紫藤过来,它到半道可能就已经没了,挂不上去了。他的助手把这个意见转达后,贝先生来到苏州来跟我说,张馆长,你的意见很对。所以现在的紫藤架现在从那个屋檐口下来,大概离地面3迷左右的样子。对贝先生来说,他只要认为你讲的是合情合理的,他一定会采纳。

  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修葺一新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与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名胜构成了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

  记者:咱们这个新馆在建成之后,有了怎样的变化?

  张欣:我们从一个传统的博物馆一下子跨上了现代化博物馆的快车道。2006年10月6号开馆以后,我们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下子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一级博物馆当中名列前茅,在地市级博物馆当中排名第一,一直保持到现在。

  记者:如此飞速发展,除了建筑本身,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吗?

  张欣:在这个五年的设计过程当中,贝聿铭先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建筑,最关键的是他把西方博物馆的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带进来了。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我们苏州博物馆原来的工作部门当中是没有文物保护部门的,贝先生亲口对我说,他说张馆长,你未来的博物馆一定要有文物保护的工作部门,你想他考虑的周到不周到,细致不细致,非常非常细致,然后他不断强调,他说一定要多到国外的博物馆去看看他们的管理,看看他们是如何策展的。

  在张欣的心中,贝聿铭先生为苏州博物馆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将被苏博人永远铭记和怀念!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