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崩!出生于常州的“葫芦娃之父”,再也回不来了

2019年05月14日 21:56:27 | 来源:青果巷部落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这样一首歌——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部国产动画——

  《葫芦兄弟》几乎是每一位80后和9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

  但昨日(13日)传来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给我们带来欢乐的“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导演,13日于上海辞世,享年83岁。

  从青果巷走出来的艺术家

  翻阅网上胡进庆的公开资料,对于他是常州人的描述,皆为简简单单一句话,一笔带过:

  胡进庆,193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在青果巷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期。

  作为地地道道的常州人,胡进庆对家乡常州有着深厚的感情。2009年12月24日的《常州晚报》,刊登了一篇胡进庆的专题报道,文中写道:“我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青果巷人!以前的青果巷301号。”这些话,胡进庆是用地道的常州话说的。

夜幕下的青果巷 / 摄影:平平 

  可以说,青果巷正是胡进庆艺术之梦萌芽的地方。

  “小时候用柳条点着了,然后闷在罐头瓶里,做成木炭条画画。”

  ——胡进庆

  乡音难改,乡情难忘。虽然胡进庆后半生与常州的交集不多,但当得知要在家乡成立“胡进庆动漫艺术馆”时,胡进庆欣然授权。

  去年5月,“胡进庆动漫艺术馆”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中国第一座以本土动画艺术家命名的动漫艺术馆。

  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功臣

  胡进庆1950年考入苏州美专动画专业,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即今天的北京电影学院)。之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开始从事动画艺术创作。

  1958年,年轻的胡进庆与中国动画创始人万古蟾一起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从此也确立了他毕生的艺术追求。

  如果说万古蟾先生创造了剪纸动画,而胡进庆先生无疑是中国剪纸动画的继承者、发扬者。上世纪70年代中期,水墨剪纸动画的成功试制再次为中国的美术电影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丰富了中国动画事业。

胡进庆在研究剪纸片

  此后,胡进庆相继拍摄了大量的剪纸动画,影片连连在国内、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胡进庆也由此赢得了“美影获奖专业户”的雅号。

  由胡进庆执导的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不仅获得了我国动画的最高奖——中国电影金鸡奖,还获得了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胡爷爷的“葫芦娃”

  细数胡进庆的作品:《葫芦兄弟》《渔童》《金色的海螺》《人参娃娃》《鹬蚌相争》……每一部都是80、90后心中的经典,尤以《葫芦兄弟》为甚。

  “爷爷,还我爷爷……”多么经典的台词!

  可是这次,“葫芦娃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

  胡进庆是《葫芦兄弟》的导演之一,他写下了这部经典动画的故事梗概,又画出了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被称为“葫芦娃之父”,而《葫芦兄弟》的粉丝们则更喜欢亲切的称他“胡爷爷”。

  《葫芦兄弟》改编于传统故事《十兄弟》,当时考虑到故事中的十兄弟形象不一,在绘画和呈现上有巨大困难,而且资金上也不允许,所以胡进庆先生才特意将形态各异的“十兄弟”改成了形象完全统一、但衣服颜色不一的“七兄弟”形象,回头想来也确实让人心酸和唏嘘。

《葫芦兄弟》手稿

  一辈子默默无闻的胡爷爷,却创作了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闻名的作品,这才是“大家”之范呀。

  胡爷爷生前,收到了世界各地的“葫芦娃”寄来的明信片。除国内各省市外,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洲、韩国、日本、香港、意大利等都有。

  这些“葫芦娃”有的已经上了大学了,有的甚至已经为人父母,他们也会给自己的娃看《葫芦娃》……“葫芦娃”,其实已代代相承,你陪我们长大,我们不会把你忘记。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胡进庆走了,常州人会永远记得这位从青果巷走出来的大师,“葫芦娃”们也将永远把这份美好的回忆镌刻在心里。

  大师走好!

  (来源/青果巷部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