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历来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是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在第十八届群星奖评比中,苏州共有《快递小哥 》《生日聚会》《半条红军被》三件作品入围决赛,作品数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苏州的群文创作质量明显提高,且无一不是扎根生活、深植时代,从身边人、身边事汲取创作力量。”市文广旅局社文处负责人说,“苏州出品”交出的亮眼成绩单表明,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作品,将永远是舞台 上的“群星”。
而为了站上群星奖的舞台,这些作品的创作团队和表演团队在台前幕后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 人员,为你揭开节目背后的秘密。
小品《生日聚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大奖、第十二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戏剧类 金奖第一名、第一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金奖
大明上大学了,父亲正巧也在这个城市打工。为了给父亲体面地过一回生日,大明选了一家好酒店,准备用自己的助学 金请父亲吃饭。怕明说遭父亲拒绝,大明跟父亲说请同学吃饭,让他作陪。父亲怕让儿子在同学面前丢脸,提前到饭店点好菜付了帐,又回到工地加班……张家港市文化馆、张家港市金港镇文体服务中心此次角逐“群星奖”的小品《生日聚会》演绎了一段父子情深,探讨了两代人的情感和相处之道,呼唤美好亲情的回归。
“这个小品我们修改了足足有数十次。”《生日聚会》的导演苗壮告诉记者,小品的原始剧本由国家一级编剧顾学军创 作,他看中里面体现的父爱亲情,就请了几位导演一起进行修改,但改了一年,都不满意,“每次修改,我们都会让演 员进行排练,并请观众来看,请他们提意见,但他们都说感觉没什么力量。”
一次聚会中,苗壮请来央视春晚导演陈威一起参谋,“我们都感觉之前的剧本没有结尾,没有点到穴,但又找不到问题 所在,几天下来还是原地不动。”两人在房子里一憋三四天,见没有头绪,苗壮提议去附近的小花园透透气。“我们到了那里,看到很多老人带着孙子在那玩,顿时有了灵感。”苗壮说,之前的剧本父亲始终没有露面,只是画外音,所以始终缺少点意味,当他们加上了父亲出场,整个脉络就打通了。从儿子在饭店包厢准备给父亲过生日,转到父亲躲在工 地上独自啃馒头,立刻让人感受到父爱如山,在情感方面更加饱满,增加了作品感染力。此外,为了体现作品的时代感 ,主创人员还对4个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加明确了他们的人物及性格,使他们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 而在排练、修改的过程中,《生日聚会》剧组也不忘惠民演出,数年来参加全国省级以上“送艺术下乡”活动10多次, 不久前刚刚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走亲”归来。
“作品结构、台词、节奏感及剧中的5个人物性格,我们一直在不停作加减法,让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质量,力争成为精 品。我们有太多的节假日没有休息,有太多的夜晚加班到深夜。”苗壮说,在闯入群星奖决赛后,他们以此为契机,进 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承担起文 艺工作者抒写家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使命担当,以一部高质量高水准的作品和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男声表演唱《快递小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江苏省第十二届“五星工程奖”金奖、第一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金奖
随着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一个特殊的群体——快递小哥。作为新一代农民工,快递小哥不怕辛苦,每天穿梭在 城市的大街小巷,给大家带来满意的服务,成为一道随处可见的流动风景线。昆山市文化馆此次角逐群星奖的《快递小哥》,反映的就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农村青年,到城里做了快递小哥,不怕辛苦、快乐创业,梦想在一天天开花结果的过程,表现了新时代农村青年拼搏创业、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快递小哥是一个青年人创业、励志、追求梦想的典型人物形象,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并让我们无法忘却。有一次 ,突然下起雷雨,我看到一个快递小哥推着电瓶车奋力奔跑。我看明白了,电瓶车没电了,为了不耽搁配送时间,他还 得努力奔跑,却顾不上躲雨。这种朴实的情怀感动了我。”昆山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昆山市文化馆综管部主任、《快递小哥》曲作者蒋利平告诉记者,不久后的一天,他在单位楼下看到一群快递小哥在开晨会,脑海里突然涌现出他们在城市中穿梭服务、努力实现“城市梦”的情景,顿时有了创作的灵感。
“这个作品不仅仅是歌颂人物,更重要的是传递‘快递小哥’身上励志、朴实、阳光、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我想尝试以阿卡贝拉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对演员的要求很高。”蒋利平说。一路走来,《快递小哥》不仅是创作者的作品,也是演员的心血。到目前为止,《快递小哥》已经举行了65场惠民公益演出。
蒋利平告诉记者,昆山市文化馆一直注重现实主义创作,近年来创排的群舞《跳板茶》、小话剧《生活的重量》、女声表演唱《水袖》、评弹表演唱《水乡船娘》等作品,都引发了极其热烈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高度 好评。他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深刻反映时代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苏州弹词开篇《半条红军被》:描绘壮丽精神图谱
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江苏省第十三届“五星工程奖”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苏州弹词开篇《半条红军被》通过讲述长征途中三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的感人故事,向观众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动人的事迹,精彩的演出,让《半条红军被》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 ,成功入围“群星奖”决赛。
《半条红军被》主创人员之一、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朱晓红告诉记者,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 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令他们深受感动,也时刻铭记心中,决心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和传播 更多既有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教育性的作品。2017年,主创人员在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伟的带领下,赴南浔文园红军长征追踪馆采风。在那里,他们感受了《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罗开富重走长征路的所见所闻。
朱晓红等在“罗开富重走长征路”的展览前停留了很久,被长征路上三位女红军的故事深深打动,当即决定通过苏州评 弹的形式讲述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致敬,向身处逆境仍不忘帮助老百姓的共产党人致敬 。作品创作期间,主创人员多次赴南浔红军长征纪念馆实地走访、考究史料。2017年7月,《半条红军被》首次演出后, 创作团队邀请了多名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在此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修改、提升。“我们在音乐和唱腔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朱晓红说,期间,他们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将苏州评弹音乐与民歌《十送红军》的旋律进行巧妙地融合,一 是如何将歌曲演唱的分声部合声技巧“移植”到苏州评弹唱腔中。
有创新就有困难,主创人员把创作之路看作是一条新的长征之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解决、突破这些困难,让传统艺术 样式融入现代。在张乐天、黄阳两位作曲家的努力下,《十送红军》的旋律一出,4位女主人公的军民深情、革命豪情随之呈现。同时自然地将观众的情绪带入红军与百姓的分离之情、难舍之情、鱼水之情、生死之情中。而在唱腔设计和演 员选择上的反复推敲,使得表演效果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到目前为止,《半条红军被》已经举行了50多场惠民公益演 出。朱晓红说,最令她难忘的是,虽然节目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每次演出都能收获掌声,特别是在演出的高潮部分, 常有观众感动流泪,“这也是我们做好节目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