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小镇:蚕月人家处处忙

2019年05月12日 14:36:43 | 来源:震泽古镇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五月对于“丝绸小镇”震泽来说,自古以来都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月份,原因是这个月是春蚕饲喂的时节,也就是“蚕月”。

1

  蚕宝宝的一生从卵的孵化到数次脱皮后吐丝结茧,前后差不多28天,几乎都集中在五月份里。

2

  这期间,蚕宝宝从蚂蚁大小的“蚁蚕”成长到五龄蚕,体重要增加一万多倍,这期间处处需要蚕娘的悉心照料,可见这个“蚕月”有多么重要。

3

  ▲刚刚孵化的蚁蚕和五龄蚕体型的巨大差异

  现在震泽古镇除了规模化的科学养蚕之外,在乡间仍有人家遵循着古老的养蚕方式,在自家养一季春蚕。

4

  ▲震泽乡间古老的桑树,诉说着养蚕悠久的历史

  虽已不是之前“上半年人养蚕,下半年蚕养人”般重要,但对蚕花娘娘的敬仰、对蚕事丰收的期盼、对丝绸生产的精益求精,扎根在世世代代震泽人民的血液里。

5

  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去看看震泽乡间的蚕娘,为收获一颗颗洁白的蚕茧,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蚁蚕的孵化

  从一张蚕种上小米粒大小的蚕卵,孵化出一条条小小的“蚁蚕”,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尤其重要,蚕农们小心翼翼的在室内控制好各种要素,期待尽可能多的蚕宝宝诞生。

6

  小小的蚁蚕破壳而出,通体黑色,真的如同小蚂蚁一般。

7

  桑叶的讲究

  蚁蚕是吃不了老熟的大桑叶的,蚕农们只选取桑树顶端特别嫩的小叶喂养蚁蚕,太老的话极有可能把小蚕宝宝饿死,因此必须十分小心。

8

  并且要把采来的桑叶用刀细细切碎,细密均匀的铺在蚕匾上,确保每一只小小的蚕宝宝都能不费力的吃到鲜嫩的桑叶,虽然费时费力,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9

  蚕农们经常会在清晨和傍晚采桑叶,为的是桑叶不至于被阳光晒热烤焦,保持足够的水分,但遇到阴雨天气桑叶被打湿,却需要摊晾蒸发掉水分后才能饲喂蚕宝宝,过多的水分也会伤到它们。

10

  繁重的劳作

  等蚕宝宝逐渐长大,到四龄五龄之后,食量也是大的出奇,这时候一片片的采叶已经跟不上节奏了,蚕农们就把桑枝一条条剪下,装满一车运回来,有时候一天也采两次,这蚕月里蚕桑喂蚕的艰辛,自不待言。

11

  蚕宝宝吃剩下的桑树条也毫不浪费,蚕农们把桑枝晒干,一捆捆保留下来作为薪柴,也是震泽古镇蚕月里悠久的传统。

12

  蚕月的敬畏之心

  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蚕农们还得小心翼翼的注意各种潜在的危险,对蚕宝宝造成伤害可不得了。为了防止鼠害,蚕农家里一般都会养猫,并把捕鼠笼放在蚕室的角落,还要注意卫生和通风。

13

  在震泽古镇传统的蚕桑文化里,饲喂春蚕之前除了要敬拜“蚕花娘娘”,保佑本季春蚕平安之外,还会在蚕室贴上“蚕猫”——每家每户蚕宝宝的守护神,震泽古镇把蚕猫形象进行设计再创,俨然成了古镇的吉祥物。

  物尽其用的蚕宝宝

  智慧的蚕农在悠久的养蚕历史中,逐渐意识到蚕宝宝全是都是宝,甚至连它们的排泄物,都是一味清凉降火的中药,蚕农还会把它们晒干装入枕芯,据说有桑叶的清新气息,毕竟蚕宝宝一生只食用桑叶呢。

14

  遇到因各种原因死掉的蚕宝宝,蚕农们小心的把它们捡出,但并不丢弃,因为这俗称“僵蚕”的因真菌感染而死掉的蚕宝宝,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材。

15

  绕柴龙、等上簇

  五月的尾声,蚕宝宝长到五龄之后就停止进食,准备上簇吐丝结茧了,蚕农们这时候会提前用稻秆“绕柴龙”,给蚕宝宝准备好“上山”的温床。而这绕柴龙也是门技术活儿,并且延续千百年,也是丝绸小镇“物尽其用”的典范。

16

  蚕桑和稻作,在个时候就结合起来,互为支持,也体现了蚕桑人家的传统智慧。

17

  喘口气、望山头

  待到蚕宝宝们都“上山”吐丝结茧,蚕农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一个月的艰辛和努力,终于等到了即将收获的时刻,看着蚕蔟上雪白的蚕茧,蚕农心里乐开了花,端着饭碗都要来蚕室仔细端详。

18

  这时候大家便可以四处走动一下,互相串串门,看看各家蚕宝宝上山结茧的情况,俗称“望山头”,串门怎么能空着手,蚕农们便带着自家做的绿豆糕、蚕花糕,和亲朋好友分享,送去期盼丰收的美好祝愿。

  看到这个过程,是不是对蚕农们的艰辛肃然起敬?新一季的蚕丝上市指日可待,当我们选购、享用这细腻温柔的桑蚕制品时,一定记得养蚕人在这蚕月里一朝一夕的付出。

19

  想了解一个个雪白的蚕茧,是如何变成晶莹滑润的蚕丝的吗?我们会在蚕月里继续跟进,和大家分享蚕茧缫丝的过程,敬请期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