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自然学校”:小巷老宅里触摸苏式“旧时光”

2019年05月12日 14:32:20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课程表:

  上课地点:盛家浜、剪金桥巷、庙堂巷及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陶氏宅院(桃园)等

  课程:

  1、走进小巷,来一场探秘之旅

  2、画蛋、斗蛋、剥蚕豆比赛

  3、体验非遗项目棕编、尝试石磨芝麻酱

  这两天苏城的气温不断上升,让人有了夏天到了的感觉。在这样的立夏时节里,讲究时令的苏州人保持着不少传统习俗。小朋友们胸口挂个蛋,来一场斗蛋比赛,或买上最时令的蚕豆,做一碗鲜美的蚕豆汤,这些立夏时节的苏式生活是很多苏州人的儿时记忆。

  而在苏州的小巷里,这些传统苏式生活方式保留得最为完整。为感受最地道的苏式生活,本期“二十四节气自然学校”联合姑苏区沧浪街道开设立夏课堂,带着家长和孩子们走进小巷,聆听每一条小巷背后的故事,在最具烟火气的老宅里,体验斗蛋、画蛋,并亲自动手感受非遗项目,还原最市井的立夏老习俗。

  吴王夫差曾为西施买花

  小巷里藏着浪漫爱情故事

  上午九点,从位于姑苏区仓米巷的西美社区出发,小朋友们开始了当天的小巷探秘之旅。一路上,孩子们路过《浮生六记》中出现的沈复故居吴宅,欣赏了藏在闹市之中的晖园……沿路盛开的石榴花、女贞花,坐着乘凉的阿婆,将闹市深处的小巷衬托得更加静谧、悠长。

引力播

孩子们在控保建筑吴宅内参观。记者 张健 摄

  寻寻觅觅,小朋友们穿过庙堂巷,越走越深。“我们现在来到了剪金桥巷,有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一走进剪金桥巷,工作人员就向小朋友们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捡金?捡了金子吗?”小朋友们疑惑道。看着大家没了头绪,工作人员笑着说:“这里可流传着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事呢!”

  原来,相传吴王夫差与西施出游,经过此处时,遇见了卖花女。“卖花女篮中的鲜花鲜艳欲滴,西施十分喜欢。”工作人员说出了这个浪漫故事,吴王见西施如此喜欢,便取下头上的金簪,命令随行的宫女剪下一截,和卖花女换取鲜花,送给西施。“剪金桥巷便是由此故事得名。”

  小朋友们听完这个故事,一个个十分惊讶。“没想到西施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周帅真小朋友说,这里的每条小巷肯定都有很多故事。边走边看边听,孩子们在粉墙黛瓦的小巷中与历史、文化近距离接触,在接受科普知识的同时,也实地感受到了苏州小巷的魅力。

引力播

市立医院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述晖园的历史。记者 张健 摄

  在老宅里画蛋、斗蛋

  体验最原汁原味的老习俗

  沿着剪金桥巷往前走,小朋友们来到了位于盛家浜的桃园。在粉墙黛瓦的古朴老宅桃园中,浓密的香樟树和硕果累累的枇杷树让家长们惊呼回到了小时候。在这里,自然少不了体验一把老苏州的习俗。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选一个鸡蛋,画上最喜欢的图案,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专属“立夏蛋”。但最受小朋友期待的是斗蛋游戏。十个小朋友在枇杷树下围成圈,分为五组,两两对决。只见他们小手紧握鸡蛋,头击头,尾撞尾,有的快速出击,有的略施巧劲,斗智斗勇。10岁的唐宇宸小朋友对战比自己小好几岁的蒋易诚小朋友,迟迟不忍“正面对决”,只是轻轻碰了一下对方的鸡蛋,就自己主动败下阵来。“啪!”随着接连而来蛋碎的声音,一批胜者出现。紧接着,趁热打铁,第二轮、第三轮,斗蛋游戏精彩连连。“沈郁仲加油!”“韩毅也好棒!”败下阵来的小朋友在周围呐喊助威,也十分激动。最后,经过一番“厮杀”,周帅真小朋友一路过关斩将,赢得“蛋王”的称号,收获一片欢呼声。

  古朴的老宅里,树木郁郁葱葱,孩子们的笑声将原本寂静的深宅大院变得灵动起来,充满了生活气息。袁淽颐小朋友的妈妈说:“太好玩了,在老宅里玩我们小时候的游戏,不仅孩子们开心,我们也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斗蛋结束了,但激烈的比赛并没有结束。立夏时节正值青蚕豆上市,一碗鲜掉眉毛的蚕豆汤是不时不食的苏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现场,小朋友们化身小能手,比赛剥蚕豆。没想到的是,“蛋王”周帅真又拿到了剥蚕豆大赛的第一名,来了一个双满冠。“在这里玩斗蛋、剥蚕豆,感觉自己成了老宅里的原住民,真正过上了老苏州的生活。”虽然年龄还小,但是她的这句话引来大家的赞同。

  香喷喷的芝麻酱哪来的?

  石磨里就能找到答案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巷里不少传统生活方式不仅没被淹没,反而带着世代的记忆,成为深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小朋友们现场“穿越”,回到老苏州的市井老宅,亲身感受老苏州的生活。

  石磨芝麻酱是很多老苏州记忆中“最香的味道”。昨天,芝麻酱研磨的技艺达人杨贵客现场教小朋友用最传统的方式,做出香喷喷的芝麻酱。“芝麻需要提前炒熟,转石磨的时候要用力均匀连贯。”杨贵客在讲解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试试了。“我来放芝麻,你来转石磨。”大家分好工,开磨啦!但没想到的是,石磨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转起来,依然停在原地没动。“好沉呀!”负责转石磨的邱雨轩不好意思地说。旁边的小朋友纷纷上前帮忙,石磨终于转起来了。

引力播

孩子们合作做芝麻酱。记者 张健 摄

  没多大工夫,石磨中便流淌出油亮亮的芝麻酱,空气中也弥漫出浓浓的芝麻香。“真香!”一旁的家长忍不住拿起勺子,先尝了一口。“是小时候奶奶家芝麻酱的味道!”

  尝完香喷喷的芝麻酱,等待小朋友们的还有更具挑战性的棕编技艺。昨天,姑苏区非遗项目草(棕)编技艺传承人邹星花教授孩子们用棕编的方式,编一朵玫瑰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只见邹星花一手拿着叶子,一手打结、缠绕,不一会儿一朵玫瑰花就完成了,但小朋友们却没有这么顺利。“这个好难。”小朋友们都被复杂的编织手法难倒,纷纷向妈妈求助。在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终于也编出了自己的棕编玫瑰花。“原来棕编这么难,但是好神奇。”14岁的顾盼辰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