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迫于压力,姜堰区华港镇桑湾村村民胡罗扣将小女儿遗弃在泰州某地。39年过去了,老人心中仍有份愧疚。如今,69岁的她踏上寻女之路。
如果想到日后内心这般煎熬,39年前,胡罗扣或许会顶着压力,将小女儿养大成人。1972年,她有了第一个孩子。1980年,胡罗扣意外怀孕,次年农历鸡年四月初三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小女儿出生了。迫于大环境的压力,26天后,她乘着船从华港来到当时的县级泰州市,将孩子遗弃。
胡罗扣:“孩子身上有个棉袄,底下是绿色的裤子,里面的衣服是格子的、红领子。”
胡罗扣说,襁褓中有一张灰白色的纸条,除了写有出生年月外,还有孩子的名字:江流山。并且附上了一句话:将来如果有好心人,想找孩子的生父母,请去下河的一处“江姓”人家。为了掩人耳目,她用长江的“江”代替了丈夫的本姓“姜”。据胡罗扣回忆,到泰州后,过了一处船闸,便上了码头,往南走到马路边的一处厕所,就将孩子放在女厕所内。第二天,胡罗扣的婆婆还去附近找过,得知孩子已经被送到老人堂去了。
三年后,胡罗扣夫妻俩来到县级泰州市的泰山公园附近寻找。不过,过了船闸,究竟从哪一处码头上的岸,她已经记不清了。
胡罗扣说,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都在忙于生计。从那以后,尽管进城的次数不多,但一有机会,她总是托人打听情况。靠着务农,夫妻俩将大女儿抚养成人,可对小女儿的思念,心里总是挥之不去。
胡罗扣:“我就是想这个孩子,夜里睡不着觉,头发全白了,就是因为想她。”
胡罗扣今年69岁,老伴70岁。尽管上了年纪,但他们并没有停歇,在当地搭建了5亩左右的大棚,种植番茄,年收入约6万元。多赚些钱,等找到小女儿后补偿她,这可能是胡罗扣目前唯一能做的。
胡罗扣:“她过得好,我不要她养老;她过得不好,我弥补她,就是想见她一面。”
“过了一处船闸”,“码头附近的厕所”,“泰山附近的老人堂”以及“襁褓中纸条的信息”,围绕这些模糊的线索,初步排查下来,胡罗扣口中的泰山应该就是现在的泰山公园,附近的船闸也就是西仓桥北侧的泰州闸。之后,记者来到西仓桥附近,走访部分居民。
附近居民们说,从泰州闸经西仓桥,过泰山公园西门,再到西门桥,两岸的码头有很多,岸上的公厕也不少。另外,“江流山”这个名字以及纸条上的相关信息,他们并不清楚。
之后,记者又来到泰山公园附近的几处民房。居民们说,靠近河岸的民房早已拆迁,当时的原住民很难找到。而对于胡罗扣提供的相关寻亲线索,附近居民也不清楚。
居民们说,胡罗扣夫妻俩口中的“老人堂”可能是县级泰州市的泰州社会福利院,现在已经是海陵区民政局的办公地点,有部分老职工仍住在附近。
原泰州社会福利院总账会计罗洪生:“那个时候送过来的孩子很多,有人家没有生养的,就到这里来领养,但这些资料,现在换了人以后,没有保存。”
至此,寻访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为了给这次寻亲增添一份希望,记者从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华港派出所了解到,公安机关可以采集胡罗扣夫妻俩的血样,将DNA信息入库,为将来的比对工作打下基础。另外,记者也联系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志愿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
“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汪玉:“我们给他编一个东西放在平台上,可以帮她寻找女儿。”
每一次寻亲,尽管线索少,困难多,但所有人从未放弃。或许每个人都心存美好,期待奇迹的发生。如果您有相关线索,请拨打帮忙热线82128080。
来源:凤城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