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了,孩子在学校吃什么?学校食谱怎么定的?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新学期,江苏首批"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试点在南京、苏州、盐城、泰州启动,让中小学生的餐桌变得更阳光、更透明。
江苏台记者糜梦逸:“红烧素鸡、杏鲍菇炒肉片、青菜榨菜豆腐汤、烧鸡翅根,这是南京市红山小学同学们今天的午餐食谱,而这份食谱也同样出现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的手机微信平台当中,不仅如此,在平台上,每道菜的热量、脂肪、蛋白质含量,也可以一目了然。”
新学期,南京市玄武区31所自办食堂的中小学全面启用"学生膳食营养管理平台",平台上通过大数据整理出500余种常见中小学菜单,建成基础食材及营养成分数据库。学校食堂根据数据库,制定符合营养标准的菜单。系统会对学校的菜单进行智能打分;家长则可以看到每天菜谱的营养元素含量,及与标准含量的比对。
南京市红山小学学生:“以前蔬菜会比肉更多,现在基本上一样多了。”
家长:“从每天的菜谱上我们就知道,今天吃的是什么样的菜,营养配比是怎么样的。回家以后我们就知道,我们做的菜和学校的菜不能重复。”
通过这个平台,学生食堂伙食费管理、食材采购配送、食品安全、配餐营养等信息,家长和教育部门都能参与监督。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平台智能监控,查看学校后厨的实时卫生情况。
南京市红山小学校长赵功伟:“我们学校目前食堂有7个摄像头,其中有4个专门用于具体的操作,怎样配餐、怎样打餐的,还有3个监控用在食堂的大厅。教育局的大的显示平台也能直接看到,我们学校每个环节的操作。”
据了解,"阳光食堂"建设被列入全省2019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除了像南京玄武区、泰州姜堰区这样的自建平台外,南京建邺区、苏州张家港市等地区的276所学校还进驻了全省统一的"信息化监管平台"。2019年,江苏还将立项调研《江苏省中小学食堂管理服务规范(草案)》,让孩子们的餐桌更透明,吃得更安心。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糜梦逸 冯水清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