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半辈子文化饭 这位共和国同龄人退休后开始编撰家乡地方志

2019年02月12日 14:16:05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年轻时参加乡里文艺演出的王友君(右)

  退休后,王友君发挥余热,成为《罗溪镇志》的编委。

  王友君,1949年10月出生。曾从事汤庄桥乡广播站站员、奔牛区广播站站长、汤庄桥乡影剧院经理、罗溪镇广播电视站站长等工作。1997-1999年,连续三年获武进市政府嘉奖。退休后,参与编撰《罗溪镇志》。

  2008年从罗溪文化站负责人岗位上退休的王友君,被同事们尊称为“罗溪的宝贝”。因为他“吃了大半辈子文化饭”,要了解镇里过去大小事情的同事们,都喜欢跑去请教他。

  退休后,王友君发挥余热,成为《罗溪镇志》的编委,继续网罗编织罗溪人过去的故事,也融入着自己的亲历与记忆。他发现,镇志上那些严谨、规整的文字背后,但凡遇自己亲身参与过的部分,就格外觉得亲切,过去的记忆会像潮水一般涌入脑海,历历在目。

  “《卖花姑娘》上映,门票收入可以买一台新的8.5毫米放映机”

  ●《罗溪镇志》记载

  “解放前,罗溪地区尚未见电影放映。解放后,随着武进县电影队的成立,到各镇、乡、公社来流动放映。”

  “(上世纪)60-70年代,县流动队用的是苏式16毫米放映机,由专用小木船运输,曾到罗溪街上及周边部分大队放映过《李双双》《奇袭》《南征北战》《奇袭白虎团》《白毛女》等影片。”

  ●王友君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我除了在广播站工作,也是汤庄公社电影队的成员。

  1973年,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在汤庄大会堂上映,大会堂可容纳800人,我们连放了3天,每两小时放一场,不分昼夜地放,可还是满足不了大伙儿的热情。买票的观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队伍排得老长,我们只能临时用毛竹竿当围栏规定好排队路线,民兵也来帮忙维持秩序。那阵势,和现在著名歌星来开演唱会差不多吧!

  很多观众都是看了一场,第二天只要能买到票,又再看一遍。演到感人处,片场更是一片哭声,很多男同志都止不住落泪。

  我记得票价是2分钱一张,《卖花姑娘》上映3天后,因为看的人实在太多,积少成多,所得收入,相当于可以买一台新的8.5毫米的最小型放映机,大概六七百元。

  在《卖花姑娘》之后,下一部如此轰动的电影,要等到《少林寺》了吧!

  “那一年,大雪压断了80%左右的广播线路杆,相当于现在人突然没了网络!”

  ●《罗溪镇志》记载

  “1957年冬,汤庄桥乡在邮电代办所设立广播转播站,配备25W直流扩音机,在乡政府和农业合作社安装10多只小喇叭。”

  “1972年,喇叭增至3000多只……1979年增至4219只,并基本实现听户喇叭‘五有化’。”

  “1984年大雪,积雪厚达30余厘米,罗溪乡倒塌房60余间,折断电杆30余根、广播线路杆70余根。汤庄桥乡倒塌房40余间,折断广播线路杆110余根。罗溪乡、汤庄桥乡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发放救济款,较快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

  “1988年开办《汤庄桥广播自办节目》,每周2-3档,每档20分钟,主要栏目有《汤庄新闻》《农技知识》《农村新事》《计生专题》《健康知识》等。”

  ●王友君的记忆

  我从1971年开始到汤庄广播放大站工作,之后吃了多年的“广播饭”。1984年的雪灾,是印象中我们广播站损失最重的一次。

  纵穿吕墅乡到汤庄乡的道路沿线,大雪压断了80%左右的广播线路杆,那叫一个急死人啊!那个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广播,电视还很少,乡村里的人也很少可以看到报纸,获得外界信息都要靠广播,就相当于现在人离不开网络吧!

  我记得我们广播站所有工作人员都出动了,沿线走了9公里,查看灾情,清查损坏的线路杆,积雪很深,没到了高筒套鞋的位置,田地上路深一脚浅一脚,相当难走。

  接着是抢修,大船先把新的水泥线路杆统一运到就近的河边,然后我们四个人一根,再扛到田里和路上的安装点。大家齐心协力,用了一周左右时间,很快就恢复了广播线路的畅通。

  “‘越剧王子’赵志刚的那个新年,是在我们汤庄桥‘跨’的”

  ●《罗溪镇志》记载

  “1982年,由汤庄桥乡政府投资80余万元建汤庄影剧院,历时一年零五个月。”

  “1984年后,汤庄影剧院先后邀请和接待武进县锡剧团、常州市锡剧团、无锡市锡剧团、江苏省锡剧团等十多家锡剧团,还有丹阳县丹剧团、南通市越剧团、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团、六小龄童演出团等文艺团体来乡(镇)演出。赵志刚、王彬彬、小王彬彬、周东亮、沈慧兰、吴小英、六小龄童等一批国家级著名演员先后登台演出。”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有线电视等进入千家万户,影剧院市场经营逐渐减退,影剧院逐年亏损。”

  ●王友君的记忆

  1998年5月,汤庄桥镇对影剧院进行体制改革,我兼任了影剧院的经理,当时想的就是,怎么把之前的亏损给补回来,或者至少是不再继续亏下去。从1999年起,影剧院出租闲置房屋和门厅,引进了手机店、彩票投注点、浴室和茶室,提高了经济收入。

  我还记得,镇里当时的文化站站长刘正范提议,我们可以请更有名气的剧团来影剧院演出,提高收入。那时候,有人建议我们去找当时上海越剧团的“越剧王子”赵志刚。

  我和刘正范赶到上海,直接去剧团找的他。赵志刚也很客气,还在剧团门口的饭店请我们吃了饭,席间说起孟河有位经营斧劈石的老板,和他是多年的朋友,他也曾好几次被邀请到孟河去演出,所以对周边罗溪、汤庄也有大致的概念。有了这一层关系,我们那次登门邀请也进展得很顺利。1999年的元旦前,赵志刚来汤庄桥镇,在影剧院连演了5天,剧院可容纳1100多人的大剧场天天座无虚席,“越剧王子”的那个新年,是在我们汤庄桥“跨”的。

  “家乡人物的故事时常触动到我,敬意油然而生”

  ●《罗溪镇志》记载

  “谢观(1880-1950)字励恒,又名利恒,晚号澄斋,罗溪镇溪中社区人。主持编纂《中国医学大辞典》,他自幼熟诵医经经方,纵览古今医学书籍,吸取朝鲜、日本医籍的内容,审慎取舍,历时8年,终于完成出版,为第一部中医学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他在上海开业行医,民国6年(公元1917年)参与创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卫生部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中医条例,妄图扼杀中医,利恒及在沪中医界人士,策动全国中医在上海举行全国医药代表大会,被推为主席暨常务委员,改中医中药为国医国药,并推代表入都,迫使国民党撤销所有规则。”

  “谢霖(1885-1969)字霖甫,罗溪镇溪中社区人。清光绪年间留学日本读商科,学成归国后任中国、交通两银行总会计。谢霖用复记记账法设计银行会计制度,并设讲习所,造就了不少新的会计人才,深得金融界的信赖。后来,其他银行相继仿用,为我国银行会计制度奠定了基石。在他著的《实用银行会计》一书中,还引译了‘借’‘贷’两词,一直沿用至今。”

  ●王友君的记忆

  退休后,我被叫回来和大家一起修《罗溪镇志》,感到特别荣幸。我主要负责《政治篇》和《人物篇》的修撰。

  家乡的历史上,原来曾经出过那么多仁人志士,每每读到他们对于事业的坚守与热爱,对于祖国和家乡的深情与眷恋,总是能触动到我,敬意油然而生。

  (来源:常州晚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