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狄艳是淮安盱眙县的一名普通老师,在家里,她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树立起责任与担当的家风。到学校,她将家风融进师德,用责任与担当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带来母爱般的温暖。狄艳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谱写了一曲传家风、正师德的感人乐章。
由于长期瘫痪,狄艳的婆婆祖兆平双腿已经萎缩,每次躺上床后,需要按摩很久,才能放直。每天,狄艳都会一边安抚着婆婆祖兆平的情绪,一边帮她按摩双腿。狄艳说,她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婆婆时的情景,“婆婆虽然跟正常人不一样,但她看见我的时候就笑,就坐在那边笑,我觉得还挺温暖的,有一种家庭的温暖。”
正是那一抹微笑,还有家庭的温暖,支撑着狄艳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着婆婆,吃饭穿衣,洗澡按摩,甚至帮忙大小便,狄艳从没抱怨过。
2010年公公去世,丈夫被调到另一所学校,狄艳独自照顾婆婆,这是她最难的一年。有一次丈夫不在家,婆婆要方便,狄艳忙着准备时,婆婆却一头歪倒在地上,狄艳用力扶却扶不动。最后是学校的老师赶了过来,大家合力将老人抬上床,等狄艳收拾好一切,她哭了。可没一会儿,狄艳便擦干眼泪,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就要有照顾婆婆的责任心,和对家庭的那份担当。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知道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狄艳说,当年嫁给丈夫,除了爱情外,就是被徐家人身上散发的责任和担当所吸引,这是徐家家风,是在艰难生活中磨练出来的优良品德。
要做好自己的事,并不轻松。2001年,狄艳从淮阴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盱眙县仇集镇龙山初中,当了一名乡村英语教师。2016年,她又从仇集调入县城,成为盱眙县实验小学第一分校的老师,负责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教学任务繁重。这15年,狄艳在照顾婆婆的同时,认真工作,履行着一名人民老师的责任。“也不能说为了工作,家庭就照顾不到,为了家庭,然后就不工作,这是不可能的,我觉得肯定要想办法,两方面周全。”
中午吃完饭,狄艳将婆婆托付给刚回家的丈夫,赶紧返回学校。学生要放寒假了,她必须叮嘱几句。再有一个学期,六年级的学生就要升入初一,狄艳希望孩子们利用寒假,总结自己一学期学习的得失,制订好假期计划,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今年寒假过后再回来,时间很紧迫,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
在学生眼中,狄艳既温柔又严厉,和妈妈一样对他们关怀得无微不至。课堂上的提问环节,狄艳会尽力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下课了,她就安排好生带差生,大家共同进步。
狄艳所在的盱眙县实验小学第一分校,虽然坐落在县城,但全校7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常年在湖上打鱼。余思远就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暇照顾他,性格有点顽劣,常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了解余思远的家庭情况后,狄艳就常找他谈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多照顾。让狄艳欣慰的是,没过多久,余思远就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狄艳告诉记者,当好一名老师,光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还不够,“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情感上比较缺失。”
在盱眙县实验小学第一分校校长邵有云印象中,狄艳从没因为照顾婆婆,落下一堂课,“狄老师在家是一位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在学校是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她把中国传统的美德孝敬老人,又融入到我们教学当中的师德典范中来,融为了一体。”
树家风,正师德,狄艳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以不平凡的毅力和精神,诠释着孝老爱亲、爱生如子的真谛。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徐华峰 王教群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