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
晒年度账单、总结成为
最具仪式感的一件事情
2018年度账单、APP年度使用总结
年度听歌报告
……
近日,苏州市财政局也晒出了
2018年苏州的“政府账本”
过去一年苏州的财政收入怎么样?
钱用到哪里了?
新的一年预算将如何安排?
大家往下滑,一起来看看
1
去年,3/4公共预算支出花在民生上!
2018年,苏州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0.0亿元,增长11.1%。
其中,税收收入1929.5亿元,增长15.3%,税收占比91.0%。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2.8亿元,增长10.2%,不断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用于民生改善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483.0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5.9%。
去年,财政预算主要做了什么工作?
(一)科学编制年度预算,增强服务大局能力
积极加强财源建设,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全市财政收入总量均衡、增长平稳、质量提升;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讲求实效的原则,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精准度,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全面盘活资金存量
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复的预算,加强对单位的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高财政支出的均衡性;
严格规范预算调整程序,严控预算调整事项,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加强结余结转指标管理,及时收回项目结余资金,大力推进资金统筹使用,全面盘活各类结余结转资金。
(资料图)
(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贯彻厉行节约精神,继续做好对市级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公用经费压减工作;
不断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市用于民生改善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为75.9%;
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支持产业优化升级。
(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落实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并做好部门预算、政府预算两套经济分类科目的编制衔接工作;
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促进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规范预算编制标准,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优化专项资金管理机制;
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建立预算联网监督中心,积极打造“透明钱柜”。
今年,财政重点支出在哪些方面?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提升产业供给效能;
促进扩大内需潜力,落实好个人所得新政,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人民消费能力;
加大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补牢公共服务领域短板;
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规范涉企收税、收费工作,完善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金融政策;
进一步改进出口退税机制,削减进出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帮助外贸企业有效化解各类风险;
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围绕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引导资金向制造业聚力发力,巩固现有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全市各行业向中高端价值链迈进;
优化人才建设体系,围绕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引进高质量人才,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支持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整合技术、资本、人力等各类资源要素,推动产业链整体变革;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资料图)
一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深化细化债务化解方案,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债券资金使用,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平衡好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
二是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继续加大薄弱村脱贫转化资金投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稳步提高各类救助标准,加强扶贫资金筹集和监管,不断优化对口扶贫工作机制。
三是持续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保护的投入,贯彻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落实区域环境补偿制度,继续扩大生态补偿投入,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等工作。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坚持做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
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内涵质量;
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继续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支持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合理提升各类保障标准;
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政策,坚持把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
大力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厚植历史人文底蕴,提高城乡居民涵养;
支持完善“大交通”格局,保障好铁路、公路、港口、轨交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推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
(资料图)
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振兴富集体富农民;
支持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加大水利、道路、桥梁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
完善财力下沉机制,进一步加大市级向下转移支付力度,统筹用好财政支农资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