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张阳台上密密麻麻挂满香肠的照片,传遍了小编的微信朋友圈。
据了解,照片拍摄地位于四川乐山市中心城区,一户居民人家阳台的防护栏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香肠,看上去就像一堵红色的墙。
说起来对香肠的喜爱南京人一点也不输给四川人,年关将近,南京的大街小巷挂满了香肠,熏鱼,腌肉,判断谁家是"大户人家"就看看他们的阳台和窗外挂了多少香肠,腌肉就行了。
南京的各个年货店,都挤满了置办年货的叔叔阿姨们,小编就带你们去见识一下,南京人过年必买哪些年货。
我们刚来到了彩霞街菜场附近,迎面就能看到一面墙的香肠,真是十分抢眼,就如同一幅红色幕帘般的存在。
红色幕帘般的香肠,看着就十分美味的样子,不自觉的咽着口水。
走进菜场,就可以看见很多卖肉商铺挂满的已经灌好的香肠,如同挂满香肠才是现在最应景的装饰。
可以看到售卖着不同口味的香肠,有广式香肠,有原味的还有现在很受年轻人喜欢的四川麻辣口味。
其中有一家摊铺,总是被人群包围着,走近些就听见老板娘爽朗的笑声,和老客之间的相互调侃。“小妹啊,你的前腿怎么卖啊? 大叔,我的腿可不卖哦。”老板娘机智的回答,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看着老板娘热情的招呼着客人,熟练的切肉剁肉,十分干练一气呵成。
小编忍不住走进和老板娘攀谈起来,年关将近,买香肠的人多吗? 老板娘笑着指指地上一袋一袋已经捆好的香肠。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来买香肠,有时候都忙不过来。
和老板娘攀谈中才知道,现在很少人买现成的香肠了,因为不便宜要38元一斤,现在大多老客都是在这里现买肉,后拜托他们灌成香肠,这样才16.5一斤。
这时一位阿姨过来,买了几斤猪前腿肉,让老板娘帮忙把灌成香肠。有幸可以看到现场是如何灌制香肠了。
第一步:讲前腿肉打成碎肉糜,依次加入洋河白酒,味精,盐,充分的搅拌入味腌制。
第二步:把洗干净的猪小肠,小心翼翼的套在机器上。
第三步:讲肉糜放进机器里,肉糜瞬间就灌入了肠衣,一瞬间灌的充实饱满。
不一会,几斤香肠就灌好了,香肠盘坐在盆中,满满一大盆,紧致的质感,包裹着肠衣已经被撑的透明。
最后一步:就是按照顾客的要求,捆香肠啦!老板娘熟练的拿着绳子,一套一拽就绑好了。速度之快,可能你一不注意香肠就绑好了。
阿姨还关心这老板娘,“这个天气灌香肠手肯定很冷吧,老板娘一边绑着香肠一边笑说:忙起来,也就不觉得冷了。”看着红色的两大袋,终于有种过年的感觉啦。
南京人过年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一碗油汪汪的什锦菜。说起素什锦,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绿柳居”,但是小编却要推荐在三七八巷开了23年的卢姐什锦菜。
早在2014年“扬子晚报”就对卢姐什锦菜进行过专访,评选为“南京老味道。”卢姐得意洋洋的和小编说,现在买卖都做到广东和香港去了,有香港朋友都特意跑来买什锦菜带回去。
卢姐说他们的什锦菜都是明码标价28元一斤,还别嫌贵, 因为用的都是扎扎实实新鲜的十几种蔬菜,有菠菜,荠菜,豆芽菜,黄花菜,木耳,胡萝卜丝,豆皮丝等,都是当天炒制的。
年关将近了,买什锦菜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很多爷爷奶奶都是特意赶来,买什锦菜回去,都是说吃了许多年了,过年不能少了这个味道,不然年夜饭都吃不香了。
就在卢姐什锦菜不远处是南京另一个网红摊位的存在,不管是过节还是平时都是大排长龙,那就是哑巴蛋饺。
看这个排队的阵势,就能最直观的反应哑巴蛋饺的受欢迎的程度。蛋饺是南京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年菜之一。
挤进人群,你才会知道为什么只有他家的蛋饺这么受人欢迎。看着一个个蛋饺,都是纯手工一个一个现包出来的,看那么饱满的身形,看着就很讨喜。
他们家的蛋饺放肉馅都是实打实的放,一次放入大坨肉呢,一次不够可能还要再补一点。
看着师傅们有条不紊的包着,把肉馅放在蛋皮里用筷子一叠,一个蛋饺就完成了。就这么速度包着,蛋饺都供不应求。还特别出了告示一个人一次限定只能买40个蛋饺。
所以想过年吃上哑巴蛋饺的小伙伴们, 可要做好排队的准备了哦,带上瓜子干粮边吃边等。
炒货,在过年期间是热度总会是TOP。位于小心桥的李艳明炒货已经开了40多年了。早上10点,排队买炒货的人们已经从店内排到店外人头攒动。
挤进人群想看看店内的情况,突然被一个大妈拦住了,说“小伙子,你要到后面排队哎!”小编哭笑不得的解释:“阿姨我不买炒货的,我也不插队。” 在买炒货这件事上,没有谁是不紧张的。
不大的店铺,被炒货占满了一半,看着货格里,放着各种各样不同品类,不同口味的炒货,大致数了一下可能要超过40多种。
看着店员们忙里忙外,非常热闹,一边忙活手上的活,一边和老客们聊天,很多顾客都是吃了他们家炒货很多年。有位老奶奶搬去江宁住了,还要坐地铁来这里买炒货,就是忘不了这个味道。
店里最热销的炒货肯定归炒葵瓜子莫属啦!感觉是人手必买。葵瓜子也有很多口味,有原味的,五香的,奶油的,最神奇的还有香辣口味的。
看着店员们热闹的忙活着,顾客一波接一波的涌来,不一会就可以卖空一个货格,店员阿姨们都要一波一波的填满货格,这样才不耽误后面顾客的购买。
小编感叹这买炒货的人怎么这么多,旁边等待的阿姨说,这样还不是最忙的时候,过年前才是忙碌的高峰,队伍都可以排到旁边饮虹园巷子里面。
领着大包小包的顾客走出来,一波波新顾客挤上去,这时候才有些年味的感觉了。
现在人们总是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那些小时候的味道,并未消失,它们只是藏在那些年货店里,这里的人群总是源源不断,这里的年味总是最鲜活生动。
(来源:金陵城事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