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常州市金坛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民中心金沙厅隆重举行。大会将集中全体代表和全区人民的智慧,讨论和确定金坛2019年各项目标任务,号召全区上下以“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三五”的拼劲、闯劲和韧劲,聚力两个加快,聚焦发展质效,坚定不移推进创新提升,为在苏南板块快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王跃中主持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 王跃中
狄志强、沈东、王跃中、陈春洪、刘国新
刘东升、王艳红、王新辉、李留清、冯锁强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大会主席团成员
和应邀出席的区四套班子领导
原区四套班子离退休老领导
出席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等列席会议
大会应到代表236人,实到代表223人
符合举行会议的法定人数
区长沈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工作回顾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可比价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0.5%;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399.2亿元,同比增长21.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常州6个辖市区、苏南43个县(市、区)前列。建筑业全年实现入库税收8.7亿元,同比增长69%。成功创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总收入达120亿元。
二两个加快不断突破
全年共签约引进项目150个,协议总投资622亿元,“三新一特”产业占比达60%,其中,协议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21个,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重大项目5个。全年签约引进外资项目16个,其中协议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7个。全年完成工业实际投入223.4亿元,同比增长30%。
三城乡建设不断进步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先导段在金坛打下首个桩基,拉开金坛交通由高速公路时代进入高铁时代的帷幕。滨湖新城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快,金沙老城改造更新稳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首次获评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优秀奖。
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实施力度空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限停产措施。培丰化工集中区整体关停。坚持环境优先、保护优先,高品质、低强度开发茅山,仙姑村作为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正式开园。长荡湖逐步由生产型湖泊转变为生态型湖泊,“科学管湖、品牌兴湖”的整治经验全省推广,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
五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630元、26380元。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本一达线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常州市儿童艺术剧院在华罗庚艺术团挂牌成立,我区首次跻身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县(市、区),连续15年被评为“江苏省平安县(市、区)”,获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六政府建设不断强化
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正式运行,“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办理“12345”热线诉求近6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连续3次获评“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1件、政协提案112件,满意率均达100%。
2019年工作安排
报告指出
2019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
更是金坛发展创新提升的开拓之年
因此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金坛区人民政府区长 沈东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完成工业实际投入200亿元;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600亿元;完成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亿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完成省及常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
2019年区政府将着重抓好
七个方面工作
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提升两个加快层次
聚焦项目招引,重点围绕“三新一特”产业,招引龙头项目和总部型、标杆型、领军型企业,着力引进小巨人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持续加大外资项目引进力度。全年确保签约引进工业项目协议总投资500亿元,其中“三新一特”产业占比超60%。聚力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保障项目建设各环节有效衔接。优化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配置,促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推动开放开发高质量,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发展优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加快推进企业股改上市步伐。强化载体平台建设,着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实施“科技园+产业园”发展模式,努力将五个镇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科技产业新镇。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资源要素向重点创新型企业集聚,出台支持高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政策。
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继续推进新孟河金坛段、良常枢纽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新城老城共放光彩。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和文明城市建设。
推动生态建设高质量,创新污染防治举措,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加大生态产品供给量,继续加强长荡湖出入湖河道整治,加大茅山生态保护力度,启动茅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精致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好、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龙头项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水源地保护等七项攻坚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健全环境监管新机制,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创新农地制度改革,提升三农发展活力
做亮农业特色产业,以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优化农业发展扶持方式,以水产、水稻、茶叶为重点产业,全力推进数字化渔场、黄金软米生态大农场等重点项目,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乡村靓丽环境,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创新惠民利民方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逐步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持续创新社会治理。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奖惩激励体系,提升依法行政效能
塑造阳光法治的政府形象,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加大对“庸懒散”现象的惩治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为更好地让市民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今年我区还将重点抓好教育强基工程、卫生健康工程、养老供给工程、阳光餐饮工程、交通畅行工程、生态治理工程、人居改善工程、文旅惠民工程、就业促进工程、安全提升工程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金坛的发展到了创新提升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亮剑的担当,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锐意进取,永不懈怠,不负金坛人民寄予的厚望。让我们在中共金坛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团结起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逆势而进,共同开创金坛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上,《金坛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金坛区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大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