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紧铁饭碗”到“自己造饭碗” 江苏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2019年01月04日 18:41: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0年前,找个“铁饭碗”几乎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就业观;现如今,在创业的海洋里劈波斩浪,选择“自己造饭碗”已经蔚然成风。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以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实现了个人梦想,也使得社会活力加速迸发,百姓生活更加富足。

  宿迁市泗洪县农民潘裴说,我们已经建成了超过1500平的小龙虾分拣中心,并通过线上招募了3000多名小龙虾的销售人员。 

  山泉茶庄经营者赵德标说,茶庄有145张桌子,平常都是坐满客人,一年赚几十万没有问题。

  画你爱萌科技公司创始人漆斌说,我们很荣幸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未来还有更多机遇和挑战等着我,我已经准备好了!

  刘小飞,从学校毕业之后,开始从事做微盆景,成为村里面第一个大学生的花匠。

  相对于传统盆景,微型盆栽它更受年轻人的追捧,刘小飞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把接近100个品种基本上都研究透了。

  此外,刘小飞还把产品跟家居做一些融合,找到一种家的感觉。在盆景上,顾客只要通过微信扫一扫,就能知道植物的养护知识、百科都很全。

  传统盆景走的是花木市场,销量小,客户单一。而微型盆景就不同了,搭上互联网的翅膀,花木盆景也能飞起来。年销售额在1000多万。每当别人称呼他是农民的时候,其实刘小飞的内心是特别开心和骄傲的。刘小飞说,我骄傲,我是新时代农民!

  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下,由劳动部门“统包统配”,捧着铁饭碗,曾是每个人的梦想;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外,下海创业开始领风气之先;现如今,大江南北,创新创业星火燎原,开辟出就业的新天地。

  从“端紧铁饭碗”到“自己造饭碗”的信心和底气,正是来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培育“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提升孵化能力;“创新30条”等政策举措为人才松绑、为创业减负;“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在实施,推动创业走向大众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15年,《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年)》;

  2016年,《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

  2017年,《全民创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

  2018年,《关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截至目前,江苏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近600项,减少近三分之二;“3550”达标率近98%,近9成政务服务可以网上办理。

  40年来,江苏始终将就业做为最大的民生,积极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数据显示,全省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2778万增到2017年的4758万人;1978年,全省个体工商户共有2.3万户,截至2017年底,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769万户。2013到2017年,全省人社部门共扶持96.39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409.32万人,占五年来新增就业总人数的58%;江苏新增市场主体户数超过300万户,相当于平均每天就诞生1600家新企业;2017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3622元、19158元,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表示,进入新时代,改革再出发。我们将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就业是最大民生的理念,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健全各类政策协同、社会资本带动、就业创业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和就业形势综合监测“五大机制”,着力推动数量就业向质量就业、外出就业向本土就业、体力就业向技能就业、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四个转变”;建立健全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率先在全国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浦沫瀚 张正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