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张月背近照传回,航天人叶培建向家乡泰州报喜

2019年01月04日 14:56:00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日上午

  “嫦娥四号”探测器

  成功着陆

  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成功的背后

  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

  其中就有

  泰兴走出的

  嫦娥系列总设计顾问

  叶培建

  首张月背近照传回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11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

  3日晚,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号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

  3日,嫦娥四号落月的一刻,74岁的叶培建院士与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成功“奔月”,激动落泪

  3日晚上6点半,叶培建在采访电话中坦言,尽管探测器着陆了,但现在还是最紧张的时候。

  谈起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的那一刻,叶培建瞬间激动起来,“那一刻,我和同事握了握手,眼泪立马落了下来。”叶培建坦言,首先是激动与自豪,中国的“嫦娥四号”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能够帮助人类在探月方面走得更远。

  作为一位从事了数十年航天工作的航天人,他感慨整个过程中的不易,一路碰到了若干技术问题,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经历了很多挫折,在这背后科研人员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月背着陆,实属不易

  此次‘嫦娥四号’着陆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高山峡谷交错,整体地形忽高忽低,着陆区地形起伏达到了6000米,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被认为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中,真正适合嫦娥四号着陆的区域大概相当于嫦娥三号的二十分之一,这势必要求嫦娥四号必须要有更高的着陆精度。叶培建说,实现这些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实验。

  叶培建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器携带了相关设备,将进行月球表面拍摄,月壤厚度、结构探测等科学任务,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月球。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嫦娥四号发射动员会上

  叶培建写下了一副对联

  不久前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动员会上,叶培建写过一副对联,激励所有航天同行,这副对联是:

  架鹊桥 落月背 巡视月球

  创世界第一

  搞创新 勇攀登 进军深空

  建航天强国

  这副对联被挂在了发射中心大楼前,“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们所有航天工作人的梦想。”叶培建说。

  2018年8月,发布君曾推出“改革开放40年40人·家在泰州”系列报道,采访中,他坦言亲身参与航天事业是一种幸福,“面对一个从未探索过的领域,嫦娥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那时,我带领的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还不到,我们用3年时间,稳打稳扎,先后攻克了月食问题、轨道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是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总指挥,现在还在各系列担任总设计师顾问,作为一名航天人,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种幸福。”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