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苏州最闪亮的文化名片之一,当昆曲遇上探戈,当东西方元素纵情“混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一场“昆曲对话探戈”文化交流活动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Pizzolla Tango剧场举办,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独具韵味的艺术享受。
同昆曲一起登台的,还有南美洲的舞蹈探戈。舞姿挺拔、舞步豪放健美的阿根廷探戈,搭配上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武术,行腔婉转、表演细腻的昆曲,让阿根廷的艺术家与民众大饱眼福。
此次南美之行,还将昆曲与苏州的城市美景带到了乌拉圭。在乌拉圭黑河省的省会弗雷本托斯市,举行了一场昆曲表演和摄影展。展览当天,来自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两位昆曲艺术家沈国芳、吴嘉俊现场表演了一场经典曲目《牡丹亭 惊梦》。
虽然不懂曲中的语言,但曲中表达的情景与意境,角色的身段、情感引人入胜,让现场观众也看得入迷。表演结束后,黑河省省长奥斯克·特尔扎吉情不自禁大加赞赏。
而在昆曲主题的摄影展上,除了昆曲中的角色外,还有一样东西引发当地人浓厚兴趣,就是照片中的背景。
“这个建筑好漂亮,是你们苏州吗?”“这栋楼有多高?好雄伟”“这条巷子叫什么?”对于大洋彼岸的中国苏州,当地的很多人只是听说过,但从没想到这个城市如此现代化,而且古香古色的街巷小桥分布其中,古典与现代交融,美不胜收。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001年5月,昆曲入选联合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文化部进一步加大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的工作力度。目前昆曲已经基本建立了保护和传承体系,这朵古老艺术之花再次绽放。
改革开放后,昆曲海外演出渐趋活跃。江苏省昆剧院、苏州昆剧院曾多次赴欧美日演出,参加了“西柏林世界地平线艺术节”“巴黎秋季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艺术盛会。特别是苏州昆剧院的青春版《牡丹亭》多次赴海外演出,受到西方世界热捧。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江苏省文化厅连续3年在英国多地开展了“中国昆曲英伦行”系列活动。
(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