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名单尘埃落定,此次名单中最年轻的获得者正是来自苏州大学的王殳凹教授!
苏大才俊入选国家杰出青年
和往年一样,今年建议资助的国家杰出青年共有200人。作为和长江学者一样备受关注的高端人才,每年的杰出青年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1994年,正式命名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年首批入选49人,每人资助额度为60万元。
经过24年的发展,一大批国家杰青获得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同时国家杰青已经成为我国风向标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资助项目,几乎成为每一个中青年学者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科研院校所必争的人才项目。国家杰青一年的名额仅为200名,每年的资助率一般都在10%以内,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因物化兴趣浓厚与科研结缘
三十而立,对于1985年出生的王殳凹来说,他早早实践了这四个字。才33岁的他,简历上荣誉满载!博导、特聘教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得主,入选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回忆起和材料化学的结缘,王殳凹笑着说自己在学生时代是属于偏科的类型,“很多人以为我出身中国科大少年班,其实我的学生时代还有些偏科,因为钟爱物理、化学两门课而结缘材料化学这门交叉学科。”
由于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基础,2003年,王殳凹考入素有“科技英才摇篮”之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这里,萌发了他的科研梦想。这位青年才俊经过奋发努力,现已成为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助理、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能环境化学研究中心主任。
在科研中,他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就,201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年获得首届中国分子筛新秀奖;2018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被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选为“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放射性“铀”元素的代言人……
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受国家多部门支持
2013年8月,王殳凹决心结束海外的科研工作,归国效力。他选择了被外界称为中国放射医学“黄埔校”的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目前,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有50人左右,研究方向主要是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的放射化学研究。“主要是有四个方向,中新型核废料安全储放形式研究、核乏燃料后处理中放射性核素分离技术研究、放射性污染环境扩散机制研究和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研究,这四个方向形成了一个闭环。”
“我们不光是研究理论,更重要的是将开发的技术推向应用,比如我们对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研究上已经有研究成果了,通过改造药物配体用以高效“识别”放射性核素并与其络合,使放射性核素形成水溶性化合物后排出,接下来将应用到临床实验上。”
来苏大5年,王殳凹庆幸自己有了一个高质优秀的平台来展开自己的科研工作,随着一项项具有影响力的成果“输出”,团队在努力耕耘的国际环境化学防治领域核心地带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来源:看苏州;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