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召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赴盐城商讨湿地申遗工作。
在受邀与会的学者中,盐城籍专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吴必虎可谓是国内旅游界的专业大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对未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及旅游产业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盐城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潘可对吴必虎教授的专访: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潘可:“当今有很多新的旅游现象,比如最热门的‘互联网+’来说,您认为盐城未来怎样通过湿地来打造盐城本地区的智慧旅游,您有些什么想法可以分享?”
吴必虎:“你为听众提出了一个专业的问题。‘互联网+’、‘旅游+’实际上并不复杂,现在我们每个听众手上都有一部或两部手机,可以利用手机来“走天下”,出门之前就会在手机上找到各种信息,比如自驾游时用手机导航。作为盐城湿地或自然遗产未来会有很大的空间。比方说,作为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就会有世界性的影响,全球各地的游客都会聚集盐城,所以盐城的小伙伴们应该多学外语。鹤及其它的自然环境方面和互联网联系可以利用新的自媒体,包括现在流行的‘抖音’做一些网红节目,来进行推广盐城的旅游品牌。”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潘可:“现在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去农村生活和旅游,比如村居旅游、民宿文化也非常受大家追捧。您认为盐城乡村度假旅游应该如何顺应这种趋势,通过生态+旅游的新模式来发展盐城当地的经济?”
吴必虎:“盐城的农业是江苏省最好的,因为可耕地很多。另外盐城比其它城市有更多的乡愁,以前的农村生产水稻、小麦、玉米。未来的农村不仅生产这些物质上的粮食,还可以生产精神上的消费品,也就是田园风光,乡村的生活方式。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率超过70%,70%的人生活在城里,周末去哪里,主要去乡村。未来的盐城只要你家门前有稻田,就可以有稻田酒店、稻田咖啡等。当然,乡村旅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虽然看上去很农村,但它的服务、卫生、设施、便利条件是非常现代的。它有农村的外壳,生活的内容是很时尚的,把乡土和时尚融合在一起叫做乡土时尚,我们称为‘后乡土’。”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