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于云,用行动阐释母爱的伟大 47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子

2018年11月16日 09:18:07 |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7年,17155个日夜,盐城新洋经济区童家沟社区今年71岁的于云,虽然丈夫和大儿子相继去世,但她坚持无微不至地照顾因病瘫痪的小儿子丁盛47年,让小儿子一次又一次摆脱死神的魔爪,用行动阐释着母爱的伟大。

  小儿子因病瘫痪,这一瘫就是47年

  于云和丈夫原本都是原盐城联孚石化公司的员工,育有两儿一女。小儿子丁盛3岁时活泼可爱,可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留下脑膜炎后遗症,导致神经中枢瘫痪,智商停留在儿童阶段,全身无法动弹、发不出任何声音。

  1971年,于云夫妻俩每月加起来才50元钱的工资,但大部分收入都用来给小儿子看病。他们带着小儿子跑遍了上海、南京的各大医院,但无论怎么治疗,病情都没有好转。绝望之下,于云便给丁盛尝试民间偏方。当时有位“赤脚医生”的针灸之法,确实起了作用。在多次针灸之后,一点不能动的丁盛可以摆摆手、伸伸腿了,嘴里也能发出一些模糊的发音。

  “眼看着有了希望,但在一次治疗时一根银针断在了儿子的手掌心里,经过手术方才取出。从那以后就停止了针灸治疗,丁盛的身体也就一直没有进一步康复。”回忆往事,于云依旧心痛。今年已经50岁的丁盛,已经瘫痪在床47年。

  于云在照顾儿子丁盛

  日夜悉心照料,母爱创造生命奇迹

  “二哥还患有癫痫和高血压,身边不能离开人。这些年无论多困难,我妈一直都在坚持着悉心照料他。”于云的女儿丁媛媛这样说。

  在照顾儿子这件事上,于云毫不懈怠。多年来因为无法运动,丁盛的体重已经高达100多公斤,但于云仍然坚持给他“夏天一天洗两次澡,冬天两天洗一次澡”。每天早晨,她会变着花样地给丁盛准备早饭:小米粥、热牛奶、摊蛋饼……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已经50岁的丁盛。由于长期服用防肌阵挛发作和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十几年前丁盛的牙齿就在慢慢脱落,现在嘴里只剩下几颗大门牙,自己无法咀嚼硬东西。喂饭时,于云要先把肉撕碎、把土豆块捣成泥状、把花菜压碎切小再用勺子喂到他的嘴里。丁盛的吃饭时间不固定,有时一天能吃四五顿,于云每次都要这样“按步骤”地给他喂饭。

  47年,于云白天就陪着丁盛在家看电视听歌曲,晚上就跟儿子睡在一张床上。这么多年,于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醒一次看看丁盛需不需要上厕所、有没有盖好被子。47年前,医生曾经预言丁盛活不过10岁,但在于云的照顾下,他竟然活到50岁了,知情的医生都说是母爱创造了生命奇迹。

  社区为丁盛过50岁生日

   社区邻里送关爱,情暖七旬坚强母亲

  于云老人的经历是不幸的,13年前她的老伴因胰腺癌病逝;两年前,大儿子又突发心脏病离开了她。女性本弱,为母则刚。儿子丁盛因病瘫痪在床47年,于云老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但她每天都会坚守在小儿子的床边,年复一年,日日如此……

  于云的感人事迹被所属盐城新洋经济区童家沟社区知道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为丁盛办理了重残补助,还经常去家中看望,给予关怀。去年,童家沟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峰主动给这个困难家庭捐款500元。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工作人员也纷纷捐款,共计1600元交到了于云的手中。“于奶奶是个很要强的人,家中即使再困难,也从来不愿告诉我们。”王峰说。

  今年6月22日,社区工作人员带上蛋糕,每人还特意做了一道拿手菜送到于云老人家中,为丁盛过50岁生日。“真的很感谢社区和邻居这些年对我们的关心!”于云说,现在自己没有什么大心愿,只希望能陪着丁盛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凭借自身的坚强品质和乐观形象,于云先后当选“新洋好人”“亭湖好人”。

  (来源:盐阜大众报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