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旬徐州老人曾任中国驻四国大使!在国外那些年,他最想吃的还是...

2018年11月08日 10:11:47 | 来源:都市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就是这座老房子,81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我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近日,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站在位于徐州李沃的一处老房子边,寻找着自己童年的回忆,老泪纵横……他就是曾先后担任过中国驻马来西亚、中国驻巴基斯坦、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中国驻印度大使的周刚先生。

  周刚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他这次携夫人邓俊秉女士来到家乡徐州,,就是想来看看自己70年前曾住过的老房子,探望自己儿时的玩伴和父老乡亲。

  乡音末改鬓毛衰

  记者在徐州北郊的李沃医院附近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周刚先生和他的夫人邓俊秉教授。周刚先生告诉记者,这家医院的两间平房就是他儿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这是两间平房,一间坐北朝南,另一间是坐西朝东,外墙的下半部分多用大块的石砖砌成,而上半部分则是灰砖堆砌,能看出来这座房子已经有不少年了。周刚先生一边仔细端详着房子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边感慨地说:“每次回来,我总能找回不少儿时的记忆,虽然已经离开70年了,但我总能在梦中回到这里。”

  周刚先生离开徐州已经有近70年了,但他一口的徐州话却仍然说得很地道。“1937年的时候,我就出生在这个院子里,这里装载了我整个童年的快乐和成长。后来我读于徐州万寨小学。”据周刚先生介绍,他的父亲周南(原名周振寰)1936年下半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在徐州参加第五战区动员委员会,先后担任宣传部干事、青年救国团秘书长和组织委员,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的叔父彭敏(原名周振宇)于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比父亲还早。所以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一大家子人,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家,由我母亲操劳全家的生计……因为父亲、叔父和小姑姑周文都参加革命去了。”周刚先生说,“多亏当时李沃的父老乡亲们帮忙,成功地保护了我们这一大家子老弱妇孺。不少乡亲知道我父亲和叔父是‘八路’,但是他们的嘴巴很严,不论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从他们那里都问不出什么来。”

  目前原住宅中还剩下的两间平房已经作为李沃医院留给当地老百姓使用了。平房里面已经是现代模样的医疗机构。

  采访中,李沃村居民73岁的李家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周南故居破损比较严重。到了1996年,由我市古建专家孙统义先生负责修缮,并恢复了门楼,院门向东。周南故居修缮好后,就作为李沃医院使用,为附近居民看病诊疗提供了方便。”

  出色的外交官

  李家济先生说:“我们家和周刚(当年叫周家祥)家是远亲,我只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当时周家做事很低调,一家人都知书达礼、平易近人,很受周围乡邻的敬重。”

  徐州解放后,周南回到徐州任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部长。1949年初,周刚先生随母亲一家人从李沃迁到徐州中枢街居住,就读于当时的中枢街小学。1949年7月,周刚小学毕业那一年,因为周南调任中共山东分局淄博特委宣传部部长,他便随着父亲举家离开了徐州迁到山东淄博。三年后,周南调到济南,先后任山东分局宣传部处长、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而周刚先生在淄博市读完了初、高中。     

  1955年,周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准备留学苏联的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年的秋天,周刚作为公派留学生远赴莫斯科就读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也就是在这所学院,成就了我一辈子的外交生涯。”周刚先生说,“这所学院当时被称作外交官的摇篮,前苏联80%-90%的大使都出自这个大学。”

  1961年,周刚先生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回国,1962年初加入了中国外交部,在亚洲司任科员,主管印度。之后,周刚先生先后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任三等秘书,研究室主任;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党委委员,二等秘书,研究室主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处长和副司长。

  1988年7月至1991年4月,他担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

  1991年5月至1995年4月,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曾被巴基斯坦总统莱加利授予巴基斯坦最高文官勋章“HiLAL-I-PAKiSTAN”,表彰为发展巴中友谊和促进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区和平的贡献。

  1995年7月至1998年2月,周刚先生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因组织领导和直接参与营救被印尼扣留的浙江省舟山市16艘渔船和301名船民,受到外交部的表扬,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专门致电感谢。

  1998年至2001年,周刚先生任中国驻印度大使。在任期间,他受到印度朋友的广泛欢迎和赞扬。2001年8月退休后,任外交部特邀调研员;2008年至2014年,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些年,他始终致力于中外合作交流事业。

  第六次回徐州

  据周刚先生介绍,自从他12岁那年(1949年)离开徐州后,一直到1992年才第一次返乡。“那是我第一次回到离别40多年的家乡,回到多次在梦中看到的地方……这么多年来,虽然我去过很多地方,很多国家,但这里始终是我的家,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周刚先生说,“自从那次以后,我每隔几年便会回徐州一次,有时候是来开会,也有时候是来做报告,这一次应该是第6次回家乡徐州了。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每一次回来都会惊喜地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迅速进步,道路变得干净宽敞了,城市变得美丽文明了,到处郁郁葱葱,天蓝水净。这次来徐州,我感到家乡的空气都是甜的。”“我在国外那些年,最想吃的还是咱徐州的辣汤、家乡的馓子和烙馍,还有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蜜三刀和酥糖。”

  “退休后,我主要从事公共外交,一直到去年都很忙。和夫人邓俊秉参赞一起撰写的《出使友邻十三载》的书稿,于去年完稿。这部书约有300页,大概有20多万字,记录了我和夫人当年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印度大使和参赞期间的故事。周刚先生告诉记者,这部书估计近期就会出版。”

  周刚先生说,“我从事外交工作和公共外交半个多世纪,亲眼看到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的外交官广受尊重,腰杆很硬,是因为我们代表十多亿中国人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作为中国的大使,在外交第一线,捍卫这个伟大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我感到无比自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