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南通市经信委了解到,由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四部门联合编写的《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已得到南通市政府同意。
总体目标
到2025年,中央创新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人才集聚地;
建成一核两区六基地(简称“1+2+6”)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创新平台、特色产业园和孵化基地,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培育1000家亿元级、100家十亿级、10家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企业;
百亿级产业发展基金形成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计划提出,以2019年、2022年和2025年为主要节点,分三个阶段规划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第一阶段(2018~2019年)
发展路径:
推动全市“1+2+6”空间布局规划与实施,加快推进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加大力度集聚创新资源,启动高端研发平台布局,实施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与招引并举,加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企业、人才。持续组织举办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博览会,通过扩大影响以招引产业发展资源。
发展目标:
到2019年,完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央创新区为主体,引进10家高端研发机构,完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产业创新资源布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形成产业链,相关产业完成初步布局,企业初步集聚,每家园区引进和培育3家骨干龙头企业和15家以上相关企业。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重点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形成支撑功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1+2+6”主体功能园区初步建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基本业态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引进和培养5000名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高端人才。
第二阶段(2019~2022年)
发展路径:
继续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健全配套产业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与国家各部委、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继续大力引进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研机构和高端企业,逐步集聚一批国家、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管理、服务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部分重点领域,形成有全球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发展目标:
到2022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引进或培育5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骨干龙头企业,500家创新型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企业,产业链条基本健全,研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部分重点领域终端产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智慧装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向和业态实现融合发展,全市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引进培养10000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高端人才。
第三阶段(2022~2025年)
发展路径:
进一步延伸产业发展领域和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全方位融合协同发展,持续组织开展高端品牌创建、高素质人才引入,不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的资源实力、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吸引更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相关企业和服务企业落户,逐步建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争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部分领域领跑全国乃至全球技术潮流和方向。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国内一流、全球有影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部分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和服务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产业体系健全,成为我国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初步奠定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全球影响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吸纳就业40万人。
计划明确了几大发展重点:
(一)科学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1.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依托和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围绕四大领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大数据产业,二是智能芯片,三是新一代信息通信,四是智能装备。同时,招引大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吸引人才创新创业。
2.构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平台。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根据中央创新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核心区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建设一批技术研发、公共实验等创新平台,情报咨询、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平台。
3.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
全市规划“1+2+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
“1”就是“一核”,即南通中央创新区;“2”就是“两区”,一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产业集聚区,二是南通高新区“智创谷”建设;6”就是“六基地”,一是在崇川区推动智能软件开发与智慧技术“双创基地”建设,二是在港闸区大力发展通信技术、集成电路配套产业,依托现有研发与产业基础,三是在海安、海门建设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四是在如皋重点发展智能汽车产业,五是在启东围绕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六是在如东推动建设智慧风场管理平台。
4.加快培育壮大重点企业。
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军企业;推动大数据高端企业集聚发展;推动智能机器人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智能运载工具企业快速发展;推动芯片与感知器件企业快速发展。
(二)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南通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在制造、物流、商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与试点示范,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发展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水平,为南通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加快培养聚集产业高端人才。
强化产业高端人才与技术支撑;加大产业领军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协同创新;落实配套支持。
(四)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导航工作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技术和应用领域核心专利培育;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专利行政执法常态化机制。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