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间增长了35.4倍!太仓农业大发展的原因竟然是......

2018年10月21日 15:41:06 | 来源:太仓发布官微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土地没有增加,

  而农林牧渔总产值从1978年的1.89亿元

  飙升至2017年底的68.79亿元,

  40年间增长了35.4倍,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农机化水平逐年大幅攀升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农机装备水平逐年大幅攀升。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1

  1978年,全市主要农机装备只有2638台(套)、总动力2.55万千瓦。那时的农机以中小型拖拉机为主。20 世纪90年代起,我市农机化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农机装备水平逐年大幅攀升。到2005年底,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机化发展全面提速,农机装备从数量多、品种全迈向了科技化、大型化、绿色化的新阶段。

2

  小布了解到,近年来,

  我市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提档升级、

  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两大工程”项目建设,

  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南特色、

  太仓特点的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3

4

  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机具飙升至22790台(套),总动力也从40年前的2.55万千瓦增长至20.85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2%,远超全省的78%,领跑全省。

  土地规模化经营全面提速

  发展村级合作农场,既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年纪普遍偏大、缺人种地的问题,又可以推进农业规模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璜泾镇雅鹿村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2010年前后,该村在全市率先开始了组建合作农场的探索与实践。

  合作农场的兴建,

  为农地经营培育了一个新的主体,

  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2010年5月,市委农工办选择城厢镇东林、电站,沙溪镇半泾等村作为市级试点村,全市首批村级合作农场开始组建。2010年6月,东林村诞生太仓首家村级合作农场。以东林村为起点,合作农场被迅速复制。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组建合作农场98家,土地经营面积达20万亩,拥有资产总额6.8亿元。2017年,全市合作农场总收入达2.5亿元。

5

6

  农林牧渔总产值成倍增长

  作为太仓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样板,

  城厢镇东林村创造了14个农民

  种植管理2200亩土地的“传奇”;

  作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典范,

  更创下全村农业年产值超亿元的“神话”。

7

  东林村曾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较低的“穷村”。2010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林村以东林合作农场为平台,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购买了现代化农机具100多台(套),不仅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更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更多的农民解放了出来。

8

  像东林村这样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高农业总产值的村并非特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取得显著成效。

10

9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始终领跑全国,

  农林牧渔总产值逐年成倍增长。

  数据显示,1978年,

  太仓农林牧渔总产值仅1.89亿元,

  截至2017年底,

  全市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已达68.79亿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