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扬碧螺春技艺 他让苏州“这杯茶”历久弥香

2018年10月07日 22:21:40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5后”的严斌回乡和父亲一起办茶厂,创新研制具有洞庭山地方特色的小叶功夫红茶, 提升春茶青叶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如今又在传承发扬传统技艺的同时,建起碧螺春原种茶保护示范区——

引力播

  严斌,今年31岁,吴中区东山人,一个戴眼镜的斯文小伙。2010年从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先到苏州市公证处工作,2012年辞职回父亲创办的东山御封茶厂任总经理。严斌和父亲一起,创新研发洞庭山群体小叶功夫红茶,并与省茶科院共同申请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洞庭(山)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还参与编制了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苏州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碧螺春品牌,茶厂今年推出洞庭山碧螺春原种茶保护示范区。在上月举行的2018年苏州市首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决赛中,严斌参赛的“洞庭山碧螺春原种茶保护区+非遗大师工作室项目”获得了优胜奖。他说,“要努力把碧螺春技艺传承、发扬好,让苏州‘这杯茶’历久弥香。”

  敢于创新,闯出“苏州红茶”一片天,提升春茶青叶利用率附加值

  碧螺春青叶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温、光照条件,碧螺春干茶制作工艺以及保鲜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苛,其在全国茶叶市场所占的份额受到限制。而近年来,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红茶热”悄然兴起,红茶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高档功夫红茶供不应求。如何通过创新,更好地传承发扬碧螺春这一品牌,成了企业面临的迫切课题。

  严斌告诉记者,从2006年创办开始,茶厂就一直坚持创新,先后推出了荷叶茶、石板茶等。从2009年开始,茶厂在坚守洞庭山碧螺春古法炒制,传承发扬碧螺春传统技艺的同时,历时四年时间,以碧螺春原产地洞庭群体小叶种春茶鲜叶为原料,研制出了具有洞庭山地方特色的小叶功夫红茶“洞庭吴红”,并于2012年申请了QS证书。

引力播

  “创新就是一次次‘试做’,不怕投入、不怕失败!”严斌深有体会地说,不同于滇红、祁红等的制作工艺,我们要做苏州人自己的红茶,“洞庭吴红”将碧螺春炒制工艺与现代微发酵红茶制作工艺相结合,汤色明亮,呈琥珀透明状,芽形卷曲带红毫,上口香、收口甜,市场反响非常理想,目前已占到茶厂销售的30%。

  在2012年第二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第一阶段)以及2013年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洞庭吴红”获得了一等奖。2015年,茶厂还与省茶科院共同申请制订了江苏省地方标准《洞庭(山)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并参与制订了《苏州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记者了解到,“洞庭吴红”的成功研制,提升了春茶青叶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丰富了洞庭山原产地茶叶的种类,促进了洞庭山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原产地茶园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对当地产业增效、农茶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保护传承,弘扬传统炒茶技艺,建碧螺春原种茶保护示范区

  16只直径60厘米的大铁锅一字排开,有的锅里还残着茶屑,灶台墙上画着“暗八仙”,中间隔着“福、禄、寿、喜”几个字,古色古香。灶台墙的木条隔板上积着厚厚的一层茶茸,乍看还以为是灰尘……记者走进东山御封茶厂炒制间时,里面静悄悄的,但每一样物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开春时节炒制碧螺春热火朝天的场景。

  “父亲曾任原吴县市茶厂厂长,与茶叶打了40年交道,是吴中区碧螺春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己小时候常去茶厂, 耳濡目染,也渐渐爱上了这行,跟父亲学茶,一直是自己的心愿。”严斌告诉记者,父亲总说茶厂老板自己一定要会炒茶,起榜样和示范作用。每年开春大忙时节,他是“身先士卒”,常常在炒茶灶台上熬通宵。自己也深受感染,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勤学苦练,努力把父亲的本领学到手。

引力播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年,严斌获得了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优秀奖、中国手工制茶大赛一等奖,并被评为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炒茶大师、吴中好青年、东吴匠师新秀、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

  “碧螺春早已蜚声海内外,对这一品牌的保护,应从茶树种植、炒制工艺等方面同时发力。”严斌如数家珍,炒制碧螺春时,抖、揉、捻、搓各种手法的运用,以及时间、火候的掌握,都要恰到好处。“揉捻的时候,手法很有讲究;杀青时,将茶叶拎高,距锅底六、七十厘米为佳;搓毫时要用巧劲,柔中带刚,刚中带柔……” 严斌好学好钻研,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各级制茶、炒茶比赛中获奖,还被评为了“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炒茶大师”。

  目前,东山茶叶种植面积为1万多亩,茶叶产量110吨,产值近7000万元。制作碧螺春的鲜叶原料来自洞庭东西山地方群体种,群体种茶树是吴中区独特的种质资源,总体性状较好。“今年茶厂推出‘洞庭山碧螺春原种茶保护示范区’项目,选择洞庭山碧螺春原种茶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莫厘村岱松区域,重点打造原种茶保护示范区”。严斌告诉记者,示范区核心区面积100亩,其中50年以上的茶树占一半,百年以上的茶树占20%左右。茶厂与示范区内80户经过认证的茶农签约,收购鲜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运用碧螺春生产管理系统,一方面实现原种茶原料的“可追溯”,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手段保护原种茶。他告诉记者,示范区内的茶园全部使用有机肥,今年新装了太阳能灭虫装置。

  严斌告诉记者,作为该项目的另一重点,茶厂将打造国家级非遗碧螺春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通过碧螺春炒制技艺文化展示长廊、碧螺春炒制技艺流程展示区、洞庭山碧螺春品鉴体验区等功能分区建设,更好地保护、传承洞庭山碧螺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254万元,预计两年即可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来源:引力播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