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老用相机记录园区发展的每一天。
夫人王迪今年90岁高龄,是钟老的得力“摄影助理”。
每张摄影佳作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和年轻人一样,钟老也喜欢在各大摄影论坛发图。
钟老出门最爱背的还是摄影包。
一见到心仪的新机,钟老就会第一时间购入。
活到老,学到老。
家住苏州工业园区湖左岸小区的钟枚老人,今年已经94岁高龄。作为新中国首批摄影记者,他拍摄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如今,他依旧身背照相机默默记录着园区发展的点点滴滴,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
1947年,还在国立上海商,学院读书的钟枚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德国蔡司相机,第一台相机:德国蔡司相机,自此开始了他长达70多年的摄影生涯。自拿起相机的那一天起,生涯。自拿起相机的那一天起,用相机见证祖国的发展、用相机见证祖国的发展、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就成了他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就成了他不变的追求。不变的追求。作品“深夜的火花”反映的就是那个大炼钢铁的年代,年代,还有“囤粮”“学雷锋”“淮囤粮”学雷锋”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上的三吨重浮雕准备起吊”……如今,浮雕准备起吊”……如今,他依旧珍藏着曾经拍摄的刘少奇、旧珍藏着曾经拍摄的刘少奇、朱德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片的底片。
1985年离休后,钟枚依旧年离休后,拿起相机去记录生活,拿起相机去记录生活,在他心中,摄影不仅是工作,而且是生摄影不仅是工作,命。2006年,钟老搬到金鸡湖畔的湖左岸小区,畔的湖左岸小区,小区里的每个角落,春花、夏雨、秋叶、冬雪、角落,春花、夏雨、秋叶、冬雪、孩子们的笑脸等等都成为钟枚老人的拍摄题材。人的拍摄题材。小区东侧不远的美丽金鸡湖,的美丽金鸡湖,更是为钟老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了丰富的拍摄素材。
别看钟老年纪大了,别看钟老年纪大了,思路依旧清晰,旧清晰,他能对每张照片如数家珍。住在园区的十多年里,他见住在园区的十多年里,证着东方之门、证着东方之门、苏州中心的拔地而起,这是东方之门动工时,而起“,这是东方之门动工时,这是苏州中心还未建时,是苏州中心还未建时,你看这片荷花,这块绿地,荷花,这块绿地,就是现在的苏州中心所在地……”州中心所在地……”钟老手拿照片向记者娓娓道来。片向记者娓娓道来。“人老了不要紧,关键是脑子要新。要紧,关键是脑子要新。离休后我慢慢地学会了用电脑我慢慢地学会了用电脑,,学会了上网,了上网,学会了发E-mail,还mail,添置了数码相机。添置了数码相机。我想要更好地去记录时代,地去记录时代,就必须跟上这个时代。个时代。”钟枚虽然已是高龄老人,却依旧耳聪目明,谈话间总却依旧耳聪目明,是含笑地望着人。是含笑地望着人。“这辈子我参过军,教过书,当过记者,过军,教过书,当过记者,也做过杂活,过杂活,但照相机一直陪伴着我。70多年的摄影生涯,我有多年的摄影生涯,过许多得奖的作品,过许多得奖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摄影让我过得很充实。的是摄影让我过得很充实。通过摄影我也感悟了很多,过摄影我也感悟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做人要真,要的是做人要真,而摄影作品恰是人心的写照恰是人心的写照。。”
钟老告诉记者,钟老告诉记者,他现在出门都会随身带着卡片机,门都会随身带着卡片机,看到有趣的东西,都会拍下来。有趣的东西,都会拍下来。钟老始终觉得可能有一天它们就会发挥作用。会发挥作用。
(来源/姑苏晚报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