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屡见不鲜、P2P 爆雷 …… 涉及金融风险的问题备受关注,如何防范化解?9 月 21 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南京闭幕。此次会议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建议,研究出台《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或《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等地方性金融法规,明确监管规则。

根据报告,江苏各地各部门在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了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今年 1-7 月,全省新增存贷款、保费收入均位居全国第二;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数位居全国第一;非金融企业(剔除央企)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发行债券位居全国第一;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和周边省份;新立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量及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
非法集资风险是江苏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据悉,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发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 350 起、涉案金额 90.49 亿元、参与集资人数 11.85 万人,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 15.46%、35.28%、3.66%。
报告指出,尽管如此,但制约金融监管的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金融风险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比如,互联网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江苏仍在经营的法人类 P2P 机构数量和业务总规模列全国第六。全省存续 3 年以上、资产规模在 3 亿元以上的 P2P 平台仍有 10 家,这些平台经营时间较长,涉及投资人较多,资产情况复杂,风险隐患较大。
对此,江苏将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大力开展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对一般工商企业乱办金融、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的查处关口前移、打早打小。开展风险排查,把所有面向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纳入监测排查范围,摸清风险底数,及时固定证据,持续跟踪监测。加强考核问责,对发生严重风险事件的地区和工作不力部门坚持"一票否决";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追责问责力度,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氛围。
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江苏将聚焦 P2P、金融资产交易所与互联网平台违规合作等风险突出的领域,继续开展现场检查,查清查实查透风险底数,争取再用 1-2 年时间,基本完成存量风险化解,消除较大的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经营机构从严从快处置,持续压降江苏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数量和存量业务规模。同时,深入推进线下投融资机构整治,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在调研报告中建议,研究出台《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或《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等地方性金融法规,严格市场准入关,完善强化投融资中介机构商事登记注册会商机制,规范设立 P2P 平台的商事登记注册。此外形成退出机制,按照标准清退涉嫌违法违规经营的平台。
省政府在报告中也提到,配合做好地方金融立法,包括立法项目调研、征求意见、协调论证等工作,通过健全地方金融法规,明确地方金融活动的准入门槛、监管责任、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等,赋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一定权限手段。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