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幻想过许多中秋节回家的画面:
拥挤的车站,等候已久的父母绽开笑容;打开家门,女儿飞身扑来,寻找礼物;妻子在厨房忙碌,饭菜的香味飘出……
可醒来,我依然在异乡的灯火里;明月常新,一切如故。为了生活和梦想,三百六十行,我们一直离家远航。
这个中秋节,你回家吗?
【徐洪刚:“我参与过南京4座跨江大桥的施工工程,却只陪孩子度过一次中秋。”】
1995年就参加工作的徐洪刚,在南京断断续续已经呆了23年。他参与建造了沪宁高速,1999年的南京二桥,2005年的南京三桥,2010年的南京四桥,还有2018年的长江大桥维修改造。
“我所参与的重点工程有四座跨江大桥。”说起自己的工作,他的语气里满满都是骄傲。
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早日顺利通车,今年中秋他会和同事们一起进行钢桥面铺装浇筑沥青的施工。
23年间,徐洪刚只在家过过一个中秋节,“2004年我孩子出生,中秋节时孩子4个月大,我就回老家陪着父母、媳妇和孩子过了中秋。”
家里人说不抱怨,那是假的。“孩子也抱怨过,不光是中秋节,他的生日我也没有陪。我这个做父亲的,只能给他打个电话说一声生日快乐。”
【何建军:“从青丝到白发都献给了120,自己感到很充实,但每个急救医生对家里人的亏欠还是蛮大的。”】
何建军是急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干这一行已经28年。
这是一份和死神赛跑的工作。“我们平时主要是院前急救,包括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的病人,所有的病种,都有可能遇到。”连轴转是常事,经常是从出去以后就不回来了,喝一口水吃一顿饭都办不到,一顿午饭经常到3、4点吃都有可能。
印象最深的中秋节,大概在几年前。那天,何建军值了一夜班,本来清早下班就可以回家了,可没想到,因沪宁高速上一起连环车祸,大家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才下班。
对于家里人,他更多的是愧疚,“每个120急救医生对家里人的亏欠还是蛮大的,包括孩子啊、父母啊、爱人啊,还有兄弟姐妹,想团聚是几乎是不可能的。”
看着他搬着病人上楼下楼,你会发现,做一个医生难,而做120的急救医生更难。
“120的医生不光业务上要精通还有相当的体质,平时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包括搬运病人啊,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即便这样,何建军丝毫不减对这一行的热爱,“从青丝到白发都献给了120,自己也感到很充实,因为这份工作实际干着也很喜欢,非常伟大的。”
【宋玲玉:“我知道比起收到花,你们更想和我吃顿团圆饭。但是爸妈,今年中秋我又不能回家。”】
2005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南京,在IT一行浸淫多年,突然有天“开了窍”,想过自己的生活,转行开了花店。从此,中秋节回家,几乎是个天方夜谭的想法。
那怎么过中秋呢?
“别人过节欢聚需要花,我们就在给人包花礼和做礼物中度过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中秋节当其他人都回家过小长假时,她恰恰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用手中的花为别人的节日添香增彩。
“前年中秋赶上一个客户给妈妈过60岁大寿,我们需要用鲜花布场,从前期方案设计,到当天现场装扮,一直得折腾到宴会结束。两天一夜的时间,几乎没有合眼,等撤完场想踩着中秋的尾巴吃个月饼过个节,一看手机,嘿,中秋节都过去了。”
那么至少在中秋给父母送一束花?
“其实我经常会给他们送花,盆花,有时候是花束,有时候是小花篮,但我也知道,比起收到我的花,他们更想要我跟他们吃一顿团圆饭。”
【印记:“现在中秋节不回家见父母就是为了今后的中秋节、春节,年年、月月、天天都能陪在父母身边。”】
与印记的会面时间紧迫,交谈的短短15分钟里,他的同事不断进行眼神暗示,告诉他又有新的客户要处理。
在南京工作十几年,他业绩惊人,曾创下年创收超百万的纪录,被同事尊为“行业精英”。
距离中秋还有两周时间,他早已安排好了两组客户在中秋节当天看房。
“客户空下来了,都想在这时候看房,我们是不可能休息的。”就连给父母打个电话送去节日祝福,都需要提前一天,“中秋节太忙,歇下来的时候可能已经是深夜,老家的父母早就已经入睡,不便打扰。”
印象最深的中秋节,是毕业后工作拿到工资那年。“我回家过的中秋,我爸平时不喝酒,那天特地买了一瓶好酒开了喝,他叮嘱我,要承担家里原来他承担的责任。”
“这些年我都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就是想趁年轻多赚钱,将来条件好了,就把爸妈接到南京来一起生活。现在的分别,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团聚。”
【李安安:“和家人视频电话的时候我在笑,挂了电话依然会哭。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会后悔。”】
中秋和过年是她辅导的学生申请留学的两个关键节点,工作量比平日里骤增。“去年这个时候,我一个月每天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才结束,回家过中秋?不太现实。”
她原本可以在老家与家人过着更简单的生活。“昨天跟我妈通电话还被念叨,说我为了赚这点钱,把身体搞差了,为什么不乖乖回家上班?”每次通电话,父母总会念叨,这个高职高专招人,这个本科招人,这个高中招人,这个初中也招人。
李安安拒绝了。
“这里有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无论平时的社交还是朋友,这里有我想看的画展和话剧,老家虽好,也会轻松一些,但不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
家人团圆时,李安安对着视频笑,关了电脑,她又暗自神伤。“工作累的时候我还是会哭,但那只是我脆弱时候的表现,是短期性的。虽然辛苦,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
【张华:“在外漂泊惯了,中秋节也只是普通的一天。唯一的遗憾,是没能陪着女儿长大。”】
广州、北京、深圳、成都……今年40岁的张华,外出打工已经20年,
走遍了全国多个地方,在南京也已经呆了两年时间。
“小孩今年17岁了,我在外面一直打工很少回家,基本上很少和她沟通。”偶尔,张华会跟女儿视频聊天,“我问她的学习情况,她都是‘嗯’‘好’‘我知道’,没有什么具体的话题跟我聊。”
妻子会因为女儿的学习跟自己上火抱怨,张华劝慰,“你不要急,教育孩子该有耐心……”妻子火大回怼,“那不然你回来管她?”每每此时,张华只能噤声。
说起中秋节,张华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觉,“常年在外漂泊惯了,中秋节我都跟平常一样,该怎么上班怎么上班。”给客人们烧完一桌桌丰盛佳肴后,张华回到住处,一般只给自己煮一碗面条,“做多了给别人的菜,自己就随便吃好了。”
如今最大的遗憾,“还是对孩子,我和她没有什么话题,春节回家都沟通不了。”
如果能够重来,你会一直陪在家人身边吗?
“那肯定的。”张华笑了,眼角露出期盼。
三百六十行的节日
甘苦自知
谢谢你们的坚守
让我们得以安心回家团圆
中秋快乐 !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董乔恩 张英昊 陈兰兰 吴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