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扬州市政府发布9.18市区试鸣防空警报的公告。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今年9月18号上午10点至10点19分,市区将试验鸣放防空警报,这已是第19次演习。当天防空警报试鸣顺序为:10点至10点03分,鸣放预先警报;10点08分至10点11分,鸣放空袭警报;10点16分至10点19分,鸣放解除警报。防空警报试鸣期间,请市民保持正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秩序。
今年防空演习将以人口紧急疏散为主,在鼎园小区、翠岗中学等地将举行集中演练。据市民防局通信指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警报音响覆盖率98%,人防工程占有率达到人均1平方米,所有街道、社区民防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地下工程可保安全
主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98%
我市采取多种手段鸣响防空警报,有线、无线均可集中控制,固定与机动警报集合;在断电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手动报警器鸣响,战时最原始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演习时,警报声覆盖率已达主城区的98%。据介绍,一只警报器响声一般覆盖一两平方公里,在其范围内最近响声可达100多分贝,最远处至少要在60分贝以上。
“城区紧急避险处的分布还是比较多的,这些工程都藏在三四米深的地下,在地下工程入口处,大多有特别厚重的门,一扇门就重达数吨,可防炸弹冲击波,也可防化学武器辐射。”市民防部门的同志介绍说,民居一般是不会作为轰炸目标的,最多是炸弹打偏误炸等意外情况,因此扬城的地下工程基本上可以保证居民安全。
“城区目前有数百个地下工程可供隐蔽,且全部在附近干道,有人防指示牌,市民只要细心一点都能及时找到。”市民防部门的同志介绍,城区紧急避险处的分布还是比较多的,且安全性能都比较好。
是不是城区的地下停车库都是人防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车库有很多种类型,并不一定就是人防工程,如果有人防指示牌的肯定就是人防工程。
扬州最大地下空间
可防化、防核、防常规武器
记者对我市最大的地下空间城庆广场——广陵新城人防综合工程进行了探访。它就像一艘航空母舰,集步行系统、社会停车、购物休闲、配套服务以及人防功能于一身。据悉,城庆广场地下室分两层,最深的地方达地下15.3米,一层也在地下9.6米。
在民防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地下空间在每个避难单元内设置指挥中心,平时可作为管理中心,应急时要发挥其调动及指挥作用。此外,每个避难单元交通方便的地方还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室,主要用于储存应急物品如食品、工具等物资,应急时作为食品、救灾物品储备和发放的管理用房,为灾民提供必要的救灾物资。这里可容纳应急避难人员上万人。
每个避难单元内将设立简易用房,作为应急情况下的医疗救助站,负责应急时对灾民的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等工作。每个避难单元内,还设立多个应急简易厕所。
“整个地下室的构造,更像是一座地下城。”工程负责人说,“遇到战争或者灾难,市民可在这里安心生活,时间可长达数日。”令人惊讶的是,该工程的防护级别为防常规武器、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抗力级别达到6级、6级和丙级,物资库和汽车库为丁级,为保障战时人员掩蔽、物资保障功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下部分将作为扬州民防重点工程,可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综合的防空防灾的整体能力,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确保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安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突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警报响了
我们该做些什么?
室内的人员和居民,应尽量到附近的地下室、楼房底层、走廊或钢筋混凝土楼梯下等跨度较小的坚固建筑物内隐蔽。
街道上的行人,当获悉空袭信号时,要尽快离开危险房屋、高压电线、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就近迅速向地下室、地铁、车站等较为安全的地带转移。
凡在市内行驶中的公共汽车、电车及其他车辆,得知空袭信号后,应立即靠边停止运行,进行疏散隐蔽。
郊外空旷地带的人员,在听到空袭信号后,要选择就近便于隐蔽的低洼地、路沟、地坑、大树下疏散隐蔽。
(来源:扬州发布,编辑/程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