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悠扬婉转、唱腔圆润的扬剧,为此,小编奔赴镇江,独家采访了扬剧名家姚恭林。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剧的世界吧!
地方小戏
扬剧起源
扬剧,发源于江苏省扬州市,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而发展起来,原名“维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维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
清康熙年间,民间已有扬州花鼓戏。此后内容不断丰富,并从徽班吸收了《踩鼓》、《借妻》、《探亲》等剧目,又把清曲的《僧尼下山》、《活捉》等搬上舞台,因用丝弦伴奏,唱腔细腻,故俗称“小开口”。
而苏北香火戏原为农村酬神赛会时,香火(男巫)扮演的戏。剧目出自长篇《神书》,其中有《魏征斩龙》、《秦始皇赶山塞海》等关目。因用锣鼓伴奏,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
1911年,“大开口”由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小开口”到杭州大世界演出,次年进入上海,改称“维扬文戏”。由于“大开口”与“小开口”语言一致,30年代初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后简称“扬剧”。
古往今来
扬剧名家
金运贵 1907年出生
金运贵原名刘秀卿,1907年出生于上海。1925年,金运贵加入了第一所扬剧女子科班——新新社,艺名新善贞。
1927年,金运贵年方二十,风华正茂,一心想在扬剧艺术上有所作为。她大胆革新,首创了【堆字梳妆台】。
她唱的【梳妆台】,融入京剧韵味,腔中有字,字中有腔,融二者为一体,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寓抒情于叙事之中。这种新腔前所未有,观众称之为“自由调”。
之后,她又把这一唱法用于其他曲牌,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自编自演过三十二部连台本戏,其中《春风一度》连演数十场,《珍珠塔》、《二度梅》等成为传世佳作。
金运贵勇于创新,坚持创新,善于创新。专家认为,她的“金派”唱腔特色十足!
提到金运贵,就不得不说一说另一位著名扬剧演员,姚恭林。他14岁入门从艺,是“金派”扬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已故的扬剧“金派”创始人金运贵的关门弟子。
姚恭林 1947年出生
姚恭林,祖籍江都,1947年2月14日生于江苏镇江。他的扬剧吐字清晰、行腔圆润,有的声腔悲切,有的婉转柔润,堆字时犹如珠落玉盘,舒展处恰似潺潺溪水,不论唱何种曲牌,不仅有鲜明的“金派”特色,还结合了他自己的条件,形成“金派姚腔”风格,塑造了方卿、许仙、卖油郎、张生、孔繁森等古今人物。
姚恭林的表演潇洒脱俗,扮相俊逸,在江、浙、沪、皖有较大的群众群落,有“金派”扬剧“第一小生”的美誉。他的主要作品有《西厢记》、《红楼梦》、《卖油郎》、《方卿羞姑》等。
初见姚恭林,虽然他已年过七十,但依旧身材挺拔,脸色红润,声如洪钟,风采不减当年。
姚恭林专访
扬剧名家姚恭林采访
从小就是超级戏迷的姚恭林,常常带着妹妹去大市口的新华剧院去看戏,曾经还因为想看戏但是没票翻墙头儿摔崴了脚,忍着剧痛看完了戏,却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师承“金调”,自立“姚腔”
“她(金运贵)开始是学过京剧的,上海人、宁波人都要看她的扬州戏。”提到自己的师父金运贵,姚恭林一脸钦佩:“好多人想看她的戏,却是一票难求。她的'金派'扬剧在京沪这一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但因为金运贵是女声,姚恭林是男声,在唱法上姚恭林继承了金运贵的“金派”,但是在腔调上姚恭林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做出了许多改变,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姚腔”:“金运贵她是女小生,她唱的时候要杠杠的,而我就唱柔一点。”
学音则死,学情则生
“金运贵的《方卿羞姑》内心是由很多积怨的,而我表演的不是‘羞姑’,而是‘劝姑’。”姚恭林之所以能打红扬剧,传承“金派”,不仅仅是因为他演绎的好,还因为他对人物、剧中感情的理解十分的深入、透彻。
“我对方卿的理解,一个七省巡按、头名状元、饱读诗书的人,姑妈再怎么待我不好,在那种封建社会下,若是‘羞姑’就太没风度了!,所以我不‘羞姑’,我‘劝姑’。”他诠释了剧中人物,道出了剧中人情。
师父一句话,铭记一辈子
“十五六岁的时候在台上笑场,下来之后,师父连最喜欢的打火机都摔碎了。”回忆起金运贵那次发火,姚恭林感叹道:“她的这一句话,让我记了一辈子,就是要对得起观众!哪怕台下还有一个观众,都要用心、用情去唱!”
传承扬剧,新人辈出
扬剧被传承了这么多年,在问到姚恭林最欣赏的新生代扬剧演员时,姚老师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人:“省杨剧团缪勇、徐秀芳,扬州杨剧团李政成、葛瑞莲、孙爱民他们都是很棒的。”
在众多优秀扬剧演员中,姚恭林还特别提到了李政成:“他唱念做打、文武双全,他的艺术造诣很全面。”姚恭林还提到了这次李政成将在紫金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的扬剧《不破之城》,“这是新编的历史剧,它很能说明当时的历史,对我们现代人也有一种启发。这个戏值得一看。”
李政成 1969年出生
说到李政成,他生于梨园世家,从小就有扎实的基本功,唱腔圆润、身段优美。科班毕业进入扬剧团之后,更是表演细腻,形神兼备、博学多才,形成了自己文武昆乱不挡的艺术风格。
李政成的母亲,是扬剧界赫赫有名的李开敏,妻子也是著名的扬剧演员葛瑞莲。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李政成曾担任《打金砖》、《史可法》、 《周瑜归天》、《白水滩》、《单下山》、《狸猫换太子》、《挑滑车》、《林冲夜奔》、《野猪林》、《扫松下书》、《女县令》、《武松杀嫂》、《斗杀西门庆》等三十多台剧目中的主演和重要角色,均受到观众喜爱。
2003年,李政成以折子戏专场和《史可法》两台戏一举夺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被誉为“扬剧王子”!
重点
今年,李政成将作为扬剧传统经典剧目《百岁挂帅》的复排导演以及扬剧《不破之城》的主演,登临2018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喜欢李政成和扬剧的朋友们注意咯!
扬剧《百岁挂帅》
宋仁宗时,西夏进犯,三关主帅杨宗保中箭丧殁,此时天波府大张华筵,正为宗保庆贺五十寿辰。噩耗传来,阖府举哀,然而百岁老人佘太君坚强地承受着重创,以国家安危为重,亲自挂帅,率领一门十二寡妇及曾孙文广共赴国难。杨门女将英勇奋战,一举歼敌,班师回朝。
演出单位:扬州市扬剧研究所
主创人员
编 剧:吴白匋 银 洲 江 风 仲 飞
复排导演:李政成
舞 美:蒋德新 陈友章
灯 光:常辉柱 陈泽民 王权
服 装:卞丽霞 林 昕
演员表
佘太君:赵 倩(前) 朱馀佳(后)
柴郡主:彭楷仪
穆桂英:汪 媛
杨文广:王紫薇
杨七娘:陈芝越
宋仁宗:徐 凡
八贤王:徐梦雪
范仲华:李楚祺
焦延贵:陆宇翔(前)吴顺林(后)
孟定国:张卓南
扬剧《不破之城》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欲取江南。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镇守扬州,在诸镇不救、朝廷不援的绝境下,以三千将士对阵十万清军。
清军主帅多铎屡屡劝降,史可法秉怀忠义,誓死不屈。兵力悬殊,扬州守城,七日而破。
面对生死刀斧,史可法肝胆慷慨、正气凛然,与扬州军民一起,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节气的“不破之城”!
梅花岭上,花开花落,追慕高节,年复一年……
创作人员
编 剧:罗 周
导 演:韩剑英
唱腔设计:冯成杰 卢小杰 王兆奇
作曲配器:赵震方 孔令峰
舞美设计:边文彤
灯光设计:周正平 常辉柱
服装设计:彭丁煌
造型设计:赵月玲
演员表
史可法: 李政成
多 铎: 张卓南
桐 华: 孙爱民
李遇春: 王 海
史德威: 游佳琦
李栖凤: 张艺瑾
高岐凤: 盛 军
除了《百岁挂帅》和《不破之城》以外,还将有两台扬剧会登上今年的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分别是龚莉莉主演的《红船》以及缪勇主演的《湖湾金秋》!
扬剧《红船》
演出时间:9月29日
演出地点:江苏大剧院戏剧厅
扬剧《湖湾金秋》
演出时间:10月5日
演出地点:江苏大剧院戏剧厅
扬剧《百岁挂帅》
演出时间:10月16日
演出地点:紫金大戏院
扬剧《不破之城》
演出时间:10月23日
演出地点:江苏大剧院歌剧厅
(来源:紫金文化艺术节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