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遗书、一把尘封的吉他、十几盆绿植……这位泰州老师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8年09月09日 10:23:00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月25日的拉萨,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在江苏援藏教师公寓里,钱维胜正在吃着早饭,白米粥就着老家带来的萝卜干。

   “人是要一点精神的。”钱维胜说。

  正是这种精神鼓励鞭策他在4000公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默默奉献、砥砺前行。

  长期服药缓解高原反应

  2014年8月,带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支援边疆的热情,钱维胜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援藏教师,远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

  刚到西藏,高原反应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一度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维持生命。后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查发现,钱维胜患有颈椎病和脑部血管痉挛症,在高海拔地区会加重颈椎压迫脑部神经疼痛。那时那刻,他一度感觉到死亡就在前面,甚至留下了遗书。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时至今日,钱维胜还未完全适应拉萨气候,需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

  “我在这里皮肤干燥开裂,经常流鼻血,眼睛干涩、痒,需要服用维生素E软胶囊;我心脏也不太好,复方丹参滴丸是疏通血管的;六味地黄丸是恢复精神的。”钱维胜说。

  吃完早饭,钱维胜倒了一杯白开水,依次服下这些保健品和药品。“虽然我在这里已经4年多了,但还是没有能完全克服高原反应,不过,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钱维胜笑着说,一脸的乐观和淡然。

  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住在单身教师公寓,加上不太适应的气候,生活很容易“将就”,但钱维胜是个“讲究”的人。

  公寓不大,60多平方米,但干净、整洁。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寓里十几盆大大小小的盆栽,有吊兰、绿萝、龟背竹。花盆均是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矿泉水瓶、玻璃杯、酸奶盒被裁剪成盆培上土,输液瓶和输液管用以滴灌,整个房间绿意盎然。

  “这些都是我空闲时自己做的。”钱维胜得意地说。

  在老家,钱维胜从来不做饭、烧菜。到了拉萨,他从炒土豆丝开始学习做饭炒菜。现在,红烧肉、回锅肉、酸菜鱼都不在话下。

  钱维胜生性爱静,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在他的床头柜、沙发和餐桌上,一本本翻开的书散落着。“书是人生最好的伴侣,晚上或周末,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是非常享受的,不会感到孤独。”钱维胜说。

  在钱维胜卧室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放着一把吉他,吉他套上落满灰尘。 “本想借它打发寂寞时光的,但是课务繁重,现在基本不弹了。”钱维胜说。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钱维胜在日记里如是写道。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

  钱维胜父母年岁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2016年8月6日,钱维胜回西藏临走前一天,母亲突然肠粘连发作,疼得满头大汗,紧急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清晨,在母亲的劝慰和催促下,钱维胜满怀愧疚地背起行囊奔向远方。那一刻,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钱维胜老父亲已近古稀,精于琴棋、乐于诗文的他曾获高港区“百姓名嘴”比赛第一名。说起儿子去西藏支教这件事,老人家满脸自豪:“他是共产党员,党培养了他,就要听党的话,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钱维胜去西藏支教后,家里的担子都是妻子吴红琴一人担着。援藏第一年,儿子刚考上省泰中,吴红琴白天在老家小镇打工,晚上还要赶去20公里外学校附近的出租房照顾儿子。儿子高中三年,1000多个日夜,丈夫不在身边,吴红琴也不是没有过怨言,但她深知,丈夫在西藏更不容易。

  去年,孩子考上了大学,吴红琴便辞去工作,跟着丈夫一起来到西藏。住了一段时间,因为总是心脏疼,吴红琴不得不又返回老家。“我在家也好,照顾好老人,他在西藏工作更安心。”

  “烟雨十三洲,一去三千里。芳草连天涯,最知游子意。”钱维胜含泪在日记里写下这首思乡诗。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