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7日上午,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宁举行。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儿子王志国,连云港灌云县县委副书记伏开清、人武部政委刘军,以及曾跟踪采访报道王继才夫妇十几年的灌云县电视台记者徐云邦,分别作主题报告,追忆王继才生前的先进事迹,深情讲述他与开山岛的点点滴滴。荔枝新闻和你一起,聆听这些感人至深的真实记忆,致敬英雄。
因为工作关系,我有缘跟踪采访报道王继才夫妇十几年,先后登岛几十次。每一次采访,都是一回感动;每一篇报道,都震撼着我的心灵!是什么,让两个人常年坚守一座岛?是什么,让一家子无悔守卫那片海?是什么,让他们一辈子痴情守护一面旗?我一直在探寻。
离开开山岛,我睡觉也不踏实
开山岛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小岛,当地渔民形容它是“石多水土少,台风四季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记得第一次去采访他们,船到了开山岛附近,却无法靠上码头。几番尝试,是王继才伸出他那有力的手,把我拽上了岛。
当晚,躺在闷热的哨所里,听着轰轰的海浪声,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我怎么也睡不着,一整夜都在想,王继才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第二天吃早饭时,我无意间看到,他的胳膊和腿上,满是铜钱大小的白斑,一个摞着一个,吃惊地问他:“你这是怎么了?”王继才笑了笑说:“岛上潮湿,患上了湿疹。没吓着你吧!”我关切地问:“怎么不去治治?”王继才告诉我,军区领导多次安排他去南京治病。专家讲,只有离岛,才能根治这种严重的湿疹。他笑笑说:我怎么离得开呢,离开开山岛,我睡觉也不踏实!
舍小家为大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上
随着采访次数的增加,我渐渐了解,王继才在开山岛的坚守,最难的还不是疾病的困扰,最难的是面临着小家与大家、个人与国家的选择。
王继才是个硬汉子,无论在岛上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他总是乐呵呵的。但每次提到父母和子女时,他就会沉默不语,有时还背过身去,偷偷抹一把眼泪,认为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儿子和父亲。
王继才是个孝子,结婚后父母就在他家里住。自从上了岛,赡养父母的责任落在了哥哥身上。王继才的大哥去世后,老母亲为了不影响他守岛,就住到了上百公里之外的王继才弟弟家。2011年春节,王继才夫妇守岛事迹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大年初五,我去采访他95岁的母亲,老人家对我说:“开山岛需要人守,这个理我懂!你告诉继才,都上了中央电视台,是个先进了,要守好岛,可不能给我们王家人丢脸呀。”我问老人家,想不想儿子媳妇?老人家说:我最想的就是继才和仕花,但是隔着海,我想去,也走不动了,去不了了……一年后,老母亲预感到自己时间不多了,提出要回王继才家住,还未成行,就带着对儿子的深深思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还有一次,我到岛上采访王继才,看到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一遍遍看着女儿的照片,眼里噙着泪花。我问他有什么心事?王继才告诉我,今天是大女儿结婚的日子,我平时对女儿顾不上、关心少,答应她一定要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可我去不了了,只能想想女儿做新娘的样子。他后来对我说:“父亲去世没赶上,老母亲去世没见上。都说忠孝不能两全,家国不能两顾,现在我才懂得这里面的真正含义!父母一直支持我守岛,他们知道我今天依然守着开山岛,一定不会怪我的,女儿也不会怨我的!”
听了他的话,我心头一热,刹那间明白了:王继才坚守的,是孤岛的方寸之地;付出的,是全家的亲情守望;彰显的,是炎炎的赤子之心。舍小家为大家,王继才用他一生的坚守,把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为先的信条,真实地写在了开山岛上!
面对诱惑,坚守底线
王继才的家庭并不宽裕,儿子考上大学,学费还是向别人借的,家里盖房还欠了亲友几万块钱,他也有机会外出打工去挣钱。但是,在守岛的责任和赚钱的机会面前,王继才一次次作出了坚定的选择。
开山岛虽偏,也会遇到金钱的诱惑。2006年,一个开发商看中开山岛的旅游价值,专程来找王继才,见面就拿出一把钞票,希望王继才睁一眼闭一眼,把小岛给他来开发,赚了钱两人平分,被王继才严辞拒绝。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也有人说王继才傻,到手的钱都不要!王继才回答道,我是一名党员、一名党的基层干部,不仅要守住开山岛的安全,更要守住廉洁的防线,守住共产党员的底线!
面对名利,恪守初心
这些年来,王继才夫妇先后获得了全国“时代楷模”等100多项荣誉,但我之前在岛上采访时,却从没有看到那些锦旗、奖章和金灿灿的奖杯,更没有看到贴满证书的“荣誉墙”,那么多荣誉都放到哪里去了?这让我非常好奇。后来我忍不住私下里问了王仕花,她回答说,那些都被老王锁起来了,老王常说,荣誉看得多了,眼会花、心会浮,我们要把荣誉作为动力,踏踏实实多做点事情。
高尚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这就是王继才的生动写照,面对艰苦,他甘守清贫;面对诱惑,他坚守底线;面对名利,他恪守初心!他把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凝聚在朴素的话语里,熔铸到平凡的行动中。犹如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灵魂,辉耀人生!
(编辑/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