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记者/方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充满热情和干劲,红色小马甲是他们的标配。无论是台前无尚荣光的公益参与,还是幕后默默无闻的赛事执行,他们从不求回报,却总能温暖人心。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今天(9月8日)上午,第三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在常州市奥体中心开幕,此次展会共设15个展区,共展出47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本届志交会不仅延续了前两届项目展示、项目推介、志愿课堂等特色活动,还有一大波新亮点等你get。想知道本届志交会都有哪些有趣的志愿项目么?那就赶快跟着荔枝新闻记者一睹为快吧!
最文艺:独具古典园林气质的苏州展厅
在所有展厅中,最文艺的非苏州馆莫属。从外形上看,苏州馆独具古典园林风格,展厅中央立着一棵树,树上挂满了扇子。志愿者告诉记者,每个扇子代表一个特色项目,一共有40个志愿服务项目在这棵树上进行展示,这一新奇造型引来众人围观。
苏州丝绸是中国传统丝织业中的珍品,久负盛名。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志愿者现场教授大家如何在蚕茧上作画,以及双面刺绣。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文艺?
此外,本届志交会苏州展厅还展出了一些小型织机和抽丝设备,也是萌萌哒,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
最洋气:“洋雷锋”志愿服务,文化交流传递爱心
在本次志交会现场,我们还看到了不少“洋面孔”。身穿中国传统旗袍的俄罗斯留学生淑娜和然娜,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她们是连云港“一带一路”国际志愿交流公益行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两位姑娘的中文也是棒棒哒,她们表示,参与志愿服务是快速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方法。
连云港“洋雷锋”文化志愿者主要由江苏核电外籍专家和家属以及留学生组成,他们以社区为舞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活动,让外国志愿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平时,他们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比如开展剪纸、民族服饰展示、美食品鉴等活动。
目前,“洋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成为连云区志愿服务的亮点和特色,累计开展各类特色志愿服务20多项,受益人群2000多人,这些“洋雷锋”正在成为活跃在百姓身边的“活雷锋”。
最年轻:“95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青年志愿者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本届志交会的省直展区,共展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三大板块的84个项目。一群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江苏各大高校的小哥哥小姐姐,带着各自的志愿服务项目来到现场。他们人美心善,技能满点。
来自河海大学的志愿者将科学小实验带入本届展会,水果电池、色素试管……这些新奇的实验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孩子们自己动手,收获满满。
来自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宁小铁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团队,现场演示心肺复苏CPR。不少参展观众表示,重新get了抢救新技能。
在“关爱他人”展区,展出了许多阳光助残、扶老助弱、关爱青少年的系列志愿项目,比如南京工业大学的“折翼天使关爱计划”。通过定期上门走访、手工制作、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南工大的志愿者们为残疾居民带去了温暖与关怀。志愿者张开阳表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他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感动,并呼吁大家多多关心爱护身边的残障人士。
最特别:来自特展区的爱心公益项目
本届志交会在省直展区和13个设区市展区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特展区。在本届特展区,来自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市的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精彩亮相。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四维彩超的3D打印版本。这些六个月大的胎儿影像,是由来自温州市人民医院的“超女来了”志愿者团队制作。这支志愿者团队由超声科女医生发起,他们关注基层女性健康,并定期前往医疗条件落后的边远地区提供志愿医疗服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不仅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来自河南洛阳的志愿者团队现场带来不少形态各异的布老虎,志愿者介绍,这是省级非遗,都是由当地老艺人手工制作,他们会将售卖所得收入重新投入非遗保护工作中。
本届志交会,除了逛展会之外,还可以观看志愿服务影像展、图片展参与志愿课堂、志愿服务沙龙!无论你是志愿达人,还是公益“小白”,来到这里,都能收获满满。还剩一天时间,感兴趣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啦!
关于志交会的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荔枝新闻和我苏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