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
今年5月中旬,78岁人的徐老突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后,因重症呼吸衰竭住进重症医学科。经基因检测明确,他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所患的疾病名称为“鹦鹉热”。
两个多月后,徐老终于恢复了健康。
“鹦鹉热”到底是种什么病?
七旬老人突然发病
发热、咳嗽,迅速出现呼吸困难
徐老年过七旬,但身体一直很健康,没生过大病。
今年5月中旬,徐老突然病倒,最初发热咳嗽,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直接送到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西区重症医学科抢救。
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微丽回忆说,老人刚入院时徐老精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体温高达40℃,血压低,胸部CT提示右上肺明显实变,被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I型呼吸衰竭”。他们立刻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抗菌等治疗。
依据老人病史、化验检查及影像学等表现,无法明确病原体。
经过多次血培养和痰培养,均未发现病原菌,老人仍反复发热,病情改善不明显。
医生和家人陷入焦虑中。
紧急寻找病原体
最终确定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情况危急,为了尽快查明疾病,刘微丽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的建议下,对老人的肺泡盥洗液进行基因检测,进一步寻找病原体。
“过了3天,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原来老人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徐老体温得到控制,成功脱离呼吸机。
“之后,老人的病情还有所反复,但每次都成功渡过难关。”刘微丽说,病情稳定后,徐老被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才恢复健康出院。
【对话专家】
“鹦鹉热”又称鸟热,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
究竟什么是“鹦鹉热”?
刘微丽分析道,“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以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故认为称‘鸟热’更为合适。”临床发病率不高。
“鹦鹉热”的主要症状,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它一般起病隐匿,以发热、寒战、头痛伴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颈及背部。关节痛亦属常见。
此外,咳嗽可延迟至病程第1周末才出现,多为干咳,可能伴有少量粘液痰,偶带血丝。病初,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可听到细小的捻发音,偶可见胸膜炎及胸水。
病情严重者有发绀、呼吸困难、胸部X线查可见斑片状浸润阴影,自肺门向外放射,以下叶多见,偶呈弥漫性粟粒样、结节样阴影或大叶实变;患者还可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黄疸及进行性肾衰。偶有似伤寒样的斑点疹,可并发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轻型病例可于7天内恢复,较重病例热退较慢,病程可达数周。
【特醒提醒】
出现“鹦鹉热”类似症状,应及时就诊
徐老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少见,刘微丽表示,患上“鹦鹉热”的患者不一定有养鸟的习惯,不过,养鸟的人患病率更高一点。“鹦鹉热只是一种非典型病原菌,存在于自然界中,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
医生提醒,养鸟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不收养来历不明的宠物鸟;
每天清洗鸟笼、食盘、水碗及沾有禽鸟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
在清理鸟笼或被鸟粪污染的表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避免吸入扬起的粉尘;接触鸟类或粪便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出现“鹦鹉热”类似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来源:扬州发布;编辑/张闻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