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258万卷“国宝档案”南京神秘民国大院走向公众

2018年08月10日 07:32:45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俯瞰二史馆全景 图片均由二史馆提供

  新式档案密集架

  现代化的阅档环境

  南京中山东路,有一处掩映在花木中的深深庭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从纸质档案到数字档案,从民国大院到新馆筹建,从原始史料到编研成果……这座从民国走来的档案馆,也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神秘大院,收藏着一部民国史

  熙熙攘攘的中山东路,有一处宏伟而幽深的仿古宫殿式大院。正门门楣上镌刻着一行大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这里很神秘,经常路过却从未走进。

  馆址原为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1935年正式开工兴建,馆址选在明故宫西侧原武英殿遗址,1936年建成。1951年成立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4年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

  截至2017年底,二史馆典藏的民国档案史料,合计1000多个机构258万卷。凡是民国时期历届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民国北京政府、广州及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汪伪政权等)的首脑机关,各部、院及其所属机构,以及军事、经济、文化机构,党派及社会团体,等等,所有这些机构的档案都有收藏,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此外,还收藏了民国时期图书、期刊和报纸。

  民国档案走向公众,二史馆开门迎客

  二史馆成立以来,为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除了查阅档案外,不对社会公众开放。不过,近年来,这座神秘的大院也开始开门迎客。民国档案迈出“深闺”,走向公众。

  2017年6月9日,二史馆首次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仅半天时间,就接待了超过600名参观者。当天,二史馆展示了部分“国宝档案”,比如:孙中山亲笔书信与题词,北伐途中张贴的标语、民国时期的邮票……其中,作为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京字第一号证据的16幅日军自摄南京大屠杀暴行照片册,入选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今年6月9日,二史馆再次向社会公众开放馆藏档案史料陈列展览及部分馆区。

  据介绍,二史馆依托馆藏档案,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丛刊、丛书等共140余种数亿字的档案史料,并创办了《民国档案》杂志,定期公布史料,服务政府工作、学术研究等活动。

  从档案堆积如山,到驶上数字化快车道

  据了解,二史馆的档案非常珍贵,且易破损,所以很多都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原档几乎调不出来,但是公众可通过电脑查阅。

  二史馆工作人员罗娟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细化整理、鉴定、著录标引等,馆藏档案全宗清晰、案卷规范、检索便捷。据统计,近40年来共接待查档利用人数70万人次。

  从2012年开始,档案数字化驶上快车道,至2017年底,完成整理6000万页,扫描4200万画幅,缩微900万画幅。二史馆每年都及时对外提供数字化后档案的查阅利用。

  “有些档案一度破损、发霉,经过深层次整理、扫描、修裱等,拂去尘埃,换上新衣,再装入现代化档案库房,存入新式档案密集架。”罗娟说,“档案堆积如山的场景不复存在。”

  南部新城将迎来二史馆新馆

  不久的将来,一座富有民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将成为南部新城的一大亮点。这便是二史馆新馆。

  2017年12月26日,南京市环保局对二史馆新馆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公示。环评显示,该项目已获国务院批准。新馆馆址在大校场东南飞机场跑道旁,占地4万平方米。

  据了解,规划将1号楼(对外服务用房)和2号楼(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围合成“天下为公”的“公”字,意义深远。在功能分布上,新馆将由公共开放展示区、工作区和档案库房区组成。其中,对外展示区域和对内档案典藏空间独立分区,互不相扰,满足档案收藏、对外展示、办公、会议及综合活动等功能的需要。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