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附一院的血液科这么牛,少不了这位“中国好医生”

2018年08月01日 17:17:15 | 来源:苏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才20岁,他只是想活下去。”电影《我不是药神》演绎出了血液病患者悲惨无奈的残酷现实。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里,也有一群血液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全国排名第四,是血液病患者的生存希望之地。而这离不开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及其团队的努力。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的净化病房

  最近,这位血液科的领头人吴德沛主任分别被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授予江苏省“最美人物”、苏州市重大先进典型“时代先锋”荣誉称号。

  谈及如今取得的成绩,吴德沛教授总是淡淡地说“运气好”。

  然而,好运气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1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我运气好”

  从医40年以来,吴德沛教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2018 年3 月29 日,吴德沛荣获中国好医生称号。

  接受采访时,吴教授总爱说:“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运气好。”运气好是在于,17年前,被全球上亿华人关注的海峡两岸首次爱心捐髓直播。

  △2018 年7月27日,吴德沛接受媒体采访

  相信很多苏州人知道吴德沛,也是从2001年那次跨越海峡的骨髓移植开始的。

  △2001年江苏省首例台湾供体移植资料图

  2001年,作为主治大夫,吴德沛为江苏女孩陈霞成功移植台胞志愿者捐献骨髓。

  作为江苏省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吴德沛不仅成功挽救了陈霞的生命,也带来了血液科的突破发展。

  △2015 年,吴德沛(中)团队荣获2015年法国圣安东尼-EBMT成就奖。

  之后,吴教授带领团队开创了骨髓精准移植的“苏州模式”,累计移植2500余例。仅2017年就完成移植651例,数量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五,疗效达国际领先,获得国际骨髓移植大奖。

  连续8年,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的全国影响力进入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前4。2017年初,凭借最新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17 年1 月9 日,吴德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于获得的成功和荣誉,吴德沛觉得,“做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到临床,要让病人活得好。  

  2

  “医术能救一个人的命,沟通能救一个人的心”

  曾接受过吴德沛治疗的钱玉兰女士说:“吴主任的话比灵丹妙药更有效。”

  △吴德沛查房与患者交流。

  那年钱女士24岁,有天半夜她突然鼻子血流不止,好像是小动脉破裂,一家人焦急万分,半夜打电话给了吴德沛主任。吴主任当时已经在家休息了,得知情况后随即赶到医院来查看病情,在第一时间让钱女士得到了良好的医治。

  钱女士说:"吴主任在和我交谈过程中,总是有种安抚人心的作用,感觉比灵丹妙药更有效,他给予我不仅仅的身体的治疗方案,还有精神抚慰。"

  △吴德沛与门诊小患者。

  常修从医之德,常怀济人之心。吴德沛主任高超的医术水平毋庸置疑,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医德之风。

  他是白血病痊愈者陈霞的“苏州老爸”;他使希腊患者来中国治疗没有遗憾;他有一种“魔力”,能让陷入人生低谷患者重拾信心……

  △2017 年5 月12 日,吴德沛(中)参加党员义诊。

  吴主任说,病人来治病的同时,医生要跟病人多沟通交流,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医生如果只有高超的医术,但心冷漠,那肯定不是一个好医生。“医术能救一个人的命,但沟通能救一个人的心。”

  从医40年,吴德沛收获了医学领域的成就,也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吴德沛将这些都归结为自身的运气。

  然而,运气不是白来的,都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的。  

  3

  “我每天就是看病学习吃饭睡觉,没什么特别的 ”

  1958年10月20日,吴德沛出生在连云港赣榆县一个教师家庭。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喜讯传来,吴德沛准备迎考。

  “高考前,复习时间也就两个月不到吧,当时条件很艰苦,是挑灯夜战,上厕所也要摸着一本书。”

  △1982 年12 月,吴德沛本科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

  1978年3月,吴德沛拿着录取通知书、背着简单的行囊,从徐州坐火车来到苏州医学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报到。

  1982年,吴德沛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分配至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三年各科室轮岗之后,他选择了血液科。

  △1990 年1 月,吴德沛(右)采集骨髓。

  1992年8月,被医院赋予厚望的吴德沛被派往法国学习移植。独立管理病人,认真记录每个病例,学习了20个月后,吴德沛自信满满回国,他的行李箱大半都是复印资料和笔记本。

  △1994 年9 月,吴德沛(左)与夫人及法国导师。

  1995年9月,他又考取苏州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继续师从著名血液学专家林宝爵教授,攻读内科血液病学;1998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他飞赴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三个月。

  △1998 年12 月,吴德沛博士研究生答辩会。

  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两年赴法学习,三个月赴美学习……吴德沛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为他如今的“好运”打下了坚实基础。

  吴教授说:“我每天就是看病学习吃饭睡觉,没什么特别的。只要穿上这身白大褂,我就要对生命负责任。”

  △吴教授与学生交流

  对于吴德沛的印象,他带的博士生血液科刘医生说,在学医这条路上,吴教授教会了他7个字:智商、情商、意志力

  看来,吴教授确实是以言传身教在影响着大家。

  (来源/苏州发布 编辑/李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