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常州只有3座公园 今天整座城市就是大花园

2018年07月28日 08:19:17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这个“命都是空调给的”夏天,许多人都躲在屋内吹空调,但常州市民周霞琴每天总会到附近的人民公园去转上个两三趟,散散步哼哼曲或是聊聊天。“我今年70岁了,在这公园附近住了一辈子了,过去别人羡慕我有人民公园这样一个后花园,现在我们常州出门就有公园绿地,身边就是花园。”

  如同周霞琴所说,改革开放40年来常州公园绿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州从40年前的3个公园,发展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遍布城市并免费开放,街头绿荫更浓了,城市面貌更加美丽,整个常州城都成为了全市人民的后花园。

  30多年前,人民公园是唯一免费的公园

  “来啦老周?”“嗯,早。”招呼简短而亲切,周霞琴每天到人民公园,总能遇上不少老邻居和老熟人。“每天来这公园里的,有三分之一我都认识,有许多人都认识了几十年了。”对于人民公园,周霞琴有着很深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她自打出生就住在人民公园附近,而是这个公园承载着她们一家太多的美好回忆。

  过去常州有句老话“大光明看电影,马复兴吃点心,人民公园谈恋爱”。“虽然我和我丈夫相识并不是在人民公园,不过谈恋爱的时候也没有少去那里。”周霞琴说,40多年前常州的公园只有红梅公园、东郊公园(现在的东坡公园)和人民公园三个,而长期免费开放的就只有人民公园(曾短时收过费,后又免费),这让公园的人气很高,每天早上都会有一堆人在大门口等开门。周霞琴说,那时她家住在现在宫苑宾馆边上,和公园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每天上下班她都会从公园里穿过,“那时候我就喜欢从公园里穿过,感觉走在里面很舒服,但最喜欢公园的,还是我儿子。”她说,那时候儿子已经念小学,每天放学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公园玩。“那时候的人民公园就跟我们自家的一样,到吃晚饭的时间都不用下楼,只要在楼上吆喝一声,他就回来吃饭了。所以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家,说我家住的楼还自带了一个后花园呢。”

  20多年前,红梅公园是80后节日“打卡”之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常州成规模的公园和绿地就越来越多了。荆川公园、新北中心公园、武进的文慧园等等,都是那时建成的。不过,在大多数80后的心中,红梅公园还是当时常州公园的代名词。

  “红梅公园是我小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那时候公园还要买票,但却是我们小伙伴心中最牛的游乐园,我每年都要去红梅公园打好几次卡呢。”市民吴威今年35岁,从小便是红梅公园的“死忠粉”。他说,每年春节和国庆节他总是雷打不动要去红梅公园玩一次,学校组织春游秋游也总要去红梅公园。但这还是不够,平时的周日也会吵着让父母带着去玩。

  “那时候红梅公园的猴山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那些上蹿下跳的猴子我怎么看都看不够;还有孔雀开屏,有一次我忘记带逗孔雀开屏的花手绢,还和妈妈生了半天闷气呢。”他说,还有儿童乐园的跷跷板、动物园里的金鱼缸等等,玩不腻,看不够。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儿时在红梅公园里度过的欢乐时光至今都还历历在目,红梅公园承载了他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

  10多年前,免费开放的公园成为市民“后花园”

  “红梅公园免费敞开大概应该是2006年的事情吧,这十多年来,几乎每天早上我都会去公园跳跳舞,听别人唱唱歌。”今年63岁的市民刘萍女士家住香江华庭附近,她说,那一年她刚退休,正发愁怎么打发退休后的时光,恰好赶上了公园免费敞开。“敞开改造后的红梅公园比过去更漂亮,留给我们市民活动的空间也更大了。”她说,一开始她只是在公园里瞎晃悠,后来慢慢地找到了公园里的乐趣:从水上舞台的健身舞蹈,到亭子里嘹亮的红歌,再到长廊里悠扬的乐曲,每一处都精彩纷呈。现在刘萍每天早上7点总会准时到公园,先到水上舞台跳跳舞,再去长亭听听戏曲,一上午的时光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

  据了解,2002年起常州提出“还绿于民”“市民公园、市民享受”的新理念,在新建公园、绿地的同时,对原有的公园进行改建、免费开放。人民公园和兰园是第一批改造和免费敞开的市政公园。到2009年东坡公园改造完毕,常州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的市政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在此期间还新建并免费敞开了五星公园、翠竹公园、椿桂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

  现在,出门就是“花园”,每季都有花展

  “这几年我们老百姓家门口的绿地越来越多,常州公园里的花展办得是越来越有声有色了。”家住西新桥附近的市民张友忠今年77岁了,他说,从3月的梅花节开始,无论是戚墅堰的桃花节还是新闸的荷花节,花展他一个都没有错过,特别是今年还新增了杜鹃花展,“到凤凰公园要坐一段时间公交车,但去了之后看到那么多的杜鹃花,是真的过瘾。”从2008年起,市园林局连续举办“赏花月历”系列花展,做到一园一品 、四季飘香,如今常州每年“赏花月历”系列花展数量已经达到了11个,平均一年里有近半年的时间市民都可以参加各种花事和园事活动。

  不过除了花展期间,现在张老先生去公园的次数倒是比过去少了许多。“小区东门过个马路就是椿桂园,北门出去就是一大片河滨绿地,西门出去走几步就是芦墅公园。现在出门走几步就是‘花园’,风景都非常不错,也就不用特地坐公交车去那些大公园了。”他说,最近几年常州市区新建了许多绿地和小游园,一些老的公园经过改造面目一新,城市绿化面貌也比过去大大提升,市民更加乐意走出家门,在家附近的绿地和游园休憩散步。

  2006年开始,常州市进入园林绿化面积增加最多、资金投入最大、建设管理水平上升最快、城乡绿化统筹发展最好的时期,摘取了多项国家级荣誉。新一轮重点绿化工程跳出了建成区范围的限制,全市区域城乡联动,统筹规划,点、线、面、锲、环、廊、园结合、绿量充沛、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已现雏形。

  记者了解到,至2017年底,常州市城市绿地面积已达103.87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达28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5平方米,公园绿地90个。

  今天的常州,可以称得上是“绿满龙城、花悦百姓”。

  (来源/常州晚报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