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月,无锡再次荣膺“内地宜居第一城”。夺冠不易、守冠更难——“蝉联”,展现着这座湖畔城市的魅力,更显现的是这座城市民生优先的理念。
民生优先,从一批项目的加快推进中可见一斑。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上半年全市已改造自来水老旧管网30.57公里,完成全年进度的61.14%;新增天然气用户37130户,完成74.26%; 落实棚改项目34.8万平方米,完成69.6%;新建改扩建惠山区西漳寺头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7个,梁溪区五爱西幼儿园等5个幼儿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项目有序推进,江海西路、蠡湖大道快速化改造进入收尾阶段,新四院项目加快建设,新锡山人民医院建成投用……不仅如此,上半年无锡市对“医、教、住、行”等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也加快了破解的速度。
民生项目逐步挺进,民生供给不断优化,推动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同奋斗,与美好的未来愈来愈近,一同奔向向往的生活。
构筑优质贴心“医教服务圈”
医疗、教育资源的供给情况,直接关乎家庭的“幸福指数”。
今年1月28日,锡山人民医院新院区准时开诊。“新院区启用以来,累计接纳门急诊人数31.8万人次,住院总人数12382人次。”锡山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医院从5月起每天组织党团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在门诊人流量大的区域提供导诊及陪检服务,安镇及周边8个镇(街道)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甲医院“半小时服务圈”。
热闹市区的人们,也同样关注医疗资源的供给。位于梁溪区的江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今年的家庭医生签约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家庭医生当真不容易,寒冬酷暑、白天夜晚都必须在岗,保证我们及时就医。”街道李老太对“家庭医生”模式交口称赞。该中心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已初步建立诊间签约、上门签约(手机APP)、自行签约(居民端)3种模式,目前中心签约人数已达610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以来,无锡市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制定实施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三年规划,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新四院门诊医技楼、病房楼等已进入装修阶段,新瑞医院土建工程正在收尾,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提档改造。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亦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梁溪区43所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啦!”这两天,一大利好在家长的“朋友圈”传开,从秋季学期开始,梁溪区在原有5个教育集团的基础上,再增8个教育集团,43所学校的教师互相流动、取长补短,更好提升教学质量。
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无锡市加快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惠山区西漳寺头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17个,梁溪区五爱西幼儿园、锡山区怀仁幼儿园等5个幼儿园项目已开工。续建项目中,宜兴市周铁小学、梁溪区金海里小学等5个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已完工,惠山区阳山中心幼儿园、新吴区丽景佳苑幼儿园等9个幼儿园项目完工。
南信大滨江学院启动招生,无锡市全面推进与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合作……今年后半程有更多教育利好值得期待。
精细管理提升“居住满意度”
城市环境好不好,群众心里有一杆秤。
“我在这儿住了3年了,看这条河的整治,前前后后花了不少功夫,今年总算有成效了。”颐景花园3号楼居民顾建华告诉记者,前几年刘巷浜每到五六月就开始发黑发臭,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整治,真正变成了一条景观河。
位于梁清路颐景花园小区内的刘巷浜是梁溪河的一条支浜,曾是居民反映强烈的黑臭河道。如今这儿变了样。站在河边望去,河水泛出了鱼鳞般的光泽,俯视河中,每隔几米就能看到小气泡源源不断地冒出水面。原来,水下铺设了曝气增氧管,以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水生植物生长。“河道整治,关键在控源截污,提质在长效管理。”滨湖区荣巷水利站站长许峰告诉记者,去年该站完成了河道清淤,基本消除了黑臭,为巩固成效,该站今年在梁溪河口设置了调水引流泵站,促进水体流动。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今年以来,无锡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河道整治,全市包括刘巷浜、西新河在内的24条黑臭河道整治全部开工,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整体好于全太湖,守护着“绿色福祉”。推窗见绿、推窗看景,市民期盼的不仅是好山好水,更希望住得更惬意、更舒心。
今年年初,梁溪区迄今最大的棚改项目“惠山古镇风貌补偿区棚改”正式生效,签约778户,签约率达90.6%。“拿新房,开心啊。”家住新民村的曹阿姨是第一个签约户,一想到马上可以搬进敞亮的新居,激动万分。梁溪区承担了全市70%的棚改任务,改造涉及86个片区、3.2万户居民、410万平方米。“我们要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棚改任务。”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正通过政企协手、合作开发,加快棚改速度,提升城市更新水平。
无论是河道整治还是老城更新,治理更重精细化成趋势。在今年的老新村改造中,不仅维修屋面、楼道装潢、增设车位等项目成“标配”,不少小区还将装上LED楼道灯,安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实施管线入地改造,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三年多的持续调研和论证,《无锡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暂行办法》于上月发布实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法”可依,让未来的宜居生活有了更多盼头。
重大工程创造“出行加速度”
进入7月,锡城骄阳似火,与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各重点道桥、地铁建设的施工场景。7月25日下午3时,记者在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新山北大桥段施工现场看到,一艘装载有47米长钢箱梁的工程船,静静地停靠在桥下方的大运河岸边。桥上,中铁大桥局的工程师正抓紧对液压提升器和钢绞线进行仔细检查。
“这47米长、330多吨重的钢箱梁,分三段由船舶运输至现场后,在船上拼接而成。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要把钢箱梁精准吊装至合龙口,完成主桥的合龙。”该项目中铁大桥局负责人表示,新山北大桥主桥共有南北两幅钢箱梁,待8月初全都吊装完毕后,大桥主体阶段的施工就将告一段落,离大桥通车更近了一步。
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无锡市积极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地铁3号线一期、1号线南延线、4号线一期以及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凤翔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据悉,这些将对无锡市产生重要战略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正有序推进: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已完成90%的工作量,凤翔路快速化改造正进行地下管线迁移;地铁3号线一期土建工程完成74%,1号线南延线雪浪站、南方泉站正进行附属结构施工;4号线一期土建工程完成24%。
“三条地铁新线竣工通车后,无锡市轨道交通将形成网络效应。尤其是3号线串起了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火车站北广场等交通枢纽,将助力无锡市做大做强枢纽门户。而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充分‘激活’太湖新城和马山岛,并进一步巩固无锡作为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地位。作为无锡市快速路网中的南射线和西射线,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完成后,城市南部、西北片区市民进出中心城区会更快捷。”规划人士介绍,市域轨道交通锡澄S1线和宜马快速通道的规划工作也在加紧推进中。
“硬件”发力,软件也在跟上。今年5月,无锡公交的扫码乘车功能全面上线,覆盖市区256条主干线路2548辆公交车。截至6月底,无锡市提前完成了市民卡综合自助办理终端设备的投放任务,666台全新设备投放到位,更智慧便捷的生活图景徐徐打开……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刘静)





